缩略图

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案例开发与实施

作者

余磊

南漳县李庙镇闫坪初级中学 441514

引言: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强调综合素养与跨学科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然而目前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案例开发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实施过程缺乏有效指导等,所以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案例开发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案例开发的要点

(一)精准选择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是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灵魂所在,必须精准定位,既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能勾起他们的兴趣,还得凸显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就拿“校园绿化面积计算与生态规划”这个主题来说,它和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每天在校园里学习、玩耍,对校园环境再熟悉不过,当提出要计算绿化面积、规划生态布局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参与的热情,而且这个主题能巧妙地把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在计算不同区域绿化面积时学生得运用数学里的面积计算、比例尺应用等知识;了解植物生长需求就涉及到科学学科中的植物生长知识和生态环境原理;规划校园绿化布局又能发挥美术设计能力,学生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强大力量。

(二)科学设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得全面且合理,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重要维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掌握数学里的特定知识点,像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得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让学生经历项目探究的整个过程,从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再到展示成果,每一步都锻炼着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聚焦于激发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比如在“校园绿化面积计算与生态规划”项目中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能让学生学会相互配合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尝试不同的绿化设计方案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巧妙整合学科内容

学科内容的整合是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任务,关键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像“设计家庭旅行计划”这个项目,数学学科里的费用预算要用到加减乘除运算行程安排需要时间计算,语文学科中学生要撰写旅行日记、制作旅行攻略文案。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他学科知识相互依存,共同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步骤

(-) 项目启动: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项目启动环节如同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种,是整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之旅的起点,核心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身其中,教师得在情境创设上下足功夫,以“校园绿化面积计算与生态规划”项目为例,教师可提前收集校园里部分区域绿化稀疏、环境欠佳的照片或视频素材,课堂上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看,那些略显杂乱的角落、稀疏的植被,瞬间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他们对改善校园环境的强烈关注与好奇,紧接着教师要把项目任务、目标和要求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详细说明在项目中他们要达成哪些具体目标,比如要精确计算出校园不同区域的绿化面积,还要依据这些数据制定出合理的生态规划方案,让学生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明白每一项任务的意义和价值;分组工作也不容忽视,教师得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比如把数学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思维活跃、沟通能力好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这样,在后续的项目推进中小组才能高效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二)实践探究:自主合作,深度学习

实践探究阶段是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主战场”,学生在这里通过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攻克项目中的重重难关,教师要做好资源“后勤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像相关学科的书籍、网络资料以及实验器材等,都要提前准备妥当。在“校园绿化面积计算与生态规划”项目中学生分组对校园各个区域进行实地测量时就可能用到测量工具等器材;在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难题往往不期而至。比如遇到不规则图形,学生可能会一时不知所措,这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鼓励他们去查阅资料,了解分割不规则图形为规则图形计算面积的方法或者组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结合科学知识,分析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光照时长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为后续的绿化规划提供科学支撑;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至关重要,有的学生负责拿着测量工具认真测量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有的学生专注地记录数据确保不出现任何差错,还有的学生则忙着查阅资料为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朝着项目目标迈进。

(三)成果展示:多元评价,反思提升

成果展示阶段是学生收获成果、分享喜悦的时刻,也是他们总结经验、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契机,各小组都使出浑身解数,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项目成果。有的小组精心制作了校园绿化规划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不同区域要种植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让人一目了然,有的小组则通过精彩的 PPT 演示,生动地阐述了绿化规划的设计理念和预期效果,仿佛把大家带到了未来的美丽校园,展示结束后多元评价环节登场,评价主体涵盖教师、学生自己和小组同伴,评价内容要看项目成果的质量,还要注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团队合作时是否默契,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如何,有没有展现出创新思维等,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深度反思,让他们回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从中获得的经验教训,这样学生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宝贵的财富实现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施中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专业发展支持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推进过程中,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对教师的知识广度、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提出了新挑战,学校应把教师培训当作重要抓手,精心设计培训课程,要让教师掌握跨学科教学的前沿理念,使他们明白跨学科融合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意义,还要传授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比如如何引导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跨学科教研活动,为他们搭建与不同学科教师交流合作的桥梁,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思维碰撞,能激发出更多创意火花,共同开发出更贴合学生实际、更具吸引力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案例;此外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意义重大,在这个共同体里教师们能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经验,无论是遇到的问题还是成功的尝试,都能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素材,通过协同创新教师们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切实提升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是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石,学校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完善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库,校内的图书、期刊、网络课程以及实验设备等,要实现合理分类与高效利用,同时目光不能局限于校内,社区资源也是一座“宝藏”,科技馆里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博物馆中陈列着历史文化的瑰宝,企业则能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景,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项目式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形式更加生动有趣。

(三)家校社协同合作

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有力支持,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渠道,向家长深入宣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家长了解这种学习方式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协助孩子收集资料、参与项目讨论等,学校还应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邀请社区里的专业人士、企业中的技术骨干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讲座或进行现场指导,这些专业人士带来的真实问题情境和实践机会,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结束语: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精心开发案例与有效实施项目,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然而其推广与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家校社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深入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 秋 芬 . 小 学 数 学 跨 学 科 项 目 式 学 习 的 设 计 与 实 践 [J]. 读 写算 ,2024(22):83-85.

[2] 陆妃妃. 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路径探讨[J]. 智力,2024(3).

[3] 钟 莲 娇 . 面 向 核 心 素 养 的 小 学 数 学 跨 学 科 项 目 式 学 习 探 究[J].2024(11):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