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路径

作者

邵洪力

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中心小学 吉林省辽源市 136324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路径探究,从兴趣激发、能力培养与视野拓展三个维度展开论述。通过营造美好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通过科学引导探索,培养学生核心阅读能力;通过多元阅读活动,构建丰富阅读体验。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阅读环境与活动,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促进阅读能力与兴趣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成阅读素养全面提升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路径

一、激发兴趣,营造阅读美好氛围

阅读环境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舒适宜人阅读空间能为学生提供心灵栖息场所,使其自然而然沉浸书香世界。学校图书角布置应注重温馨感与亲和力,应当采用主题墙、书架分类标签、读书推荐卡片等方式增强吸引力。教室图书角应当定期更换图书,保持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同时,阅读氛围营造需注重情感因素,教师应当通过讲述名人阅读故事、分享个人阅读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阅读魅力与价值。家庭阅读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方式,引导家长为孩子创设家庭阅读空间,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只有当学生处于充满书香环境中,才能自然而然产生阅读兴趣,进而主动拿起书本,享受阅读乐趣。

阅读活动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关键环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设计趣味性强、参与度高阅读活动。如低年级可以开展绘本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方式理解故事内容;中年级可以组织读书心得分享会,鼓励学生表达阅读感受;高年级则可以进行主题读书会,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也能促进阅读体验内化。另外阅读激励机制建立也十分必要,应当采用阅读之星评选、阅读护照盖章等形式,肯定学生阅读成果,增强成就感;学校还应当举办读书节等大型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关注每位学生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选择,避免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阅读活动中找到乐趣,激发持久阅读动力。

二、引导探索,培养阅读核心能力

阅读探索引导应注重方法创新与思维启发,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习惯与深度阅读能力。探索阅读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尤为关键,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支架与思维空间。问题导学法应作为核心策略,通过设计层次递进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内核。这类问题应当包括文本表层信息获取、内容脉络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中心主旨把握、情感态度领悟等多个层面。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亦能助力学生理清文本结构与逻辑关系,将抽象思维过程具象化。阅读探究活动设计应强调开放性与挑战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进行理性讨论。文本细读训练则要求学生关注细节,从关键词句入手,品味语言魅力,感受作者匠心。

六年级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探索引导与核心能力培养策略。课前,教师设计预习任务单,要求学生查阅五壮士事迹背景资料,建立历史情境认知;课中,采用三轮阅读策略展开文本探究:第一轮整体感知,学生朗读全文后绘制故事情节流程图,把握文章脉络;第二轮重点探究,聚焦关键场景——跳崖片段,教师设计问题链:“为何选择跳崖?崖下可能面临何种结局?面对生死抉择,五位壮士心理活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精神境界,体会崇高牺牲精神;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各抒己见,思维碰撞中形成更深理解;第三轮升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语言特点,如何通过动词选择、修辞运用、句式变化等塑造英雄形象,提升学生文本鉴赏能力。课堂尾声,教师布置创意任务:以新闻记者身份写一篇《采访狼牙山村民》报道,鼓励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立足引导者角色,精心设计问题,适时点拨,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既关注文本细读,又注重情感熏陶,既重视个体思考,又强调集体智慧,真正实现了阅读核心能力培养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使学生在文本探索中提升阅读能力,涵养家国情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视野,构建阅读丰富体验

阅读视野拓展需突破传统阅读局限,构建多元立体阅读体系,引导学生从单一文本走向广阔阅读世界。主题阅读可作为重要抓手,通过设定主题,串联相关文本,形成阅读矩阵,使学生围绕同一主题获取多角度认知。例如,围绕家乡风物主题,应当选取描写不同地域风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差异;围绕成长历程主题,应当选取不同年代儿童成长故事,体会时代变迁中不变童真;围绕环境保护主题,应结合文学作品与科普读物,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责任感。跨媒介阅读同样值得关注,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基础上,欣赏相关绘画、音乐、影视作品,感受不同艺术形式表达魅力,促进审美能力培养。社会性阅读实践也应加强,如组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活动,让阅读走出课堂,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

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春节》教学案例充分展现了视野拓展与体验构建策略。教学伊始,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北京胡同春节氛围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老北京过年热闹场景,激发阅读兴趣。随后采用多维互动阅读模式展开教学:先进行文本细读,引导学生品味老舍先生语言魅力,感受其独特幽默风格与浓郁北京腔调;接着开展拓展阅读,推荐老舍描写北京题材其他作品如《四世同堂》片段,形成作家作品群阅读,加深对老舍笔下北京风貌理解;然后进行区域文化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查阅家乡或其他地区春节习俗资料,与北京春节进行对比,探讨各地风俗异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继而组织阅读转化活动,引导学生撰写“我家乡的春节”短文,或创作“未来春节”想象文章,促进阅读与写作结合;最后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组织春节文化体验日,学生分组展示北京与各地春节习俗,如剪窗花、写春联、做灯笼等,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实际体验。

结论: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激发兴趣、引导探索、拓展视野三个方面综合推进。通过营造良好阅读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内在阅读动力;通过科学指导阅读策略与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丰富阅读内容与方式,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完整阅读兴趣培养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热爱阅读、善于阅读且能从阅读中获益终身学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志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路径探讨[J].  2024.

[2] 王春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 000(001):P.1-1.

[3] 洛桑边旦.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J].传奇故事, 2022(1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