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山救援装备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探讨
孙峰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应急救援大队
一、引言
矿山救援工作对于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而矿山救援装备作为救援行动的物质基础,其性能和可用性直接影响救援效果。传统的装备管理模式往往注重装备的采购和使用,对装备退役后的处理缺乏有效规划,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引入循环再造管理模式,对矿山救援装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回收、再制造和再利用,不仅能够提高装备的利用效率,降低救援成本,还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符合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理念。
二、矿山救援装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装备管理现状
目前,矿山企业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救援装备采购、使用和维护制度。在采购环节,根据矿山规模和救援需求,配备相应类型和数量的救援装备,如灭火设备、通风设备、破拆工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定期对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装备退役后的处理,多数企业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往往采取闲置存放或直接报废的方式,导致大量有价值的装备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矿山救援装备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制造成本,许多装备在退役时仍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机制,这些装备被闲置或丢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部分救援装备含有有害物质,如电池、润滑油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源等环境要素造成污染。此外,传统的装备管理模式还面临着管理成本高、装备更新换代压力大等问题,制约了矿山救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一)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内涵
循环再造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型装备管理模式,它强调对矿山救援装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装备的设计、采购、使用到退役后的回收、再制造和再利用,形成一个闭环的循环系统。在该模式下,通过对退役装备的评估和检测,筛选出具有再制造价值的装备,采用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对其进行修复和升级,使其恢复或超过原有的性能指标,然后重新投入使用。对于无法再制造的装备,则进行拆解和分类,将其中的可回收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二)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优势
首先,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通过再制造和回收利用,能够充分挖掘退役装备的剩余价值,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降低资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其次,降低救援成本。再制造装备的成本通常仅为新装备的一半左右,而且性能和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采用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矿山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装备采购费用,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关键领域。此外,该模式还有助于推动矿山救援装备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装备回收环节
建立完善的装备回收体系是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基础,矿山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装备退役标准和回收流程,当装备达到退役条件时,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回收。在回收过程中,要对装备进行详细的登记和标识,记录装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状况和退役原因等,为后续的评估和再制造提供依据。要加强对回收装备的运输和存储管理,确保装备在回收过程中不受损坏,保持其完整性和可再制造性。
(二)装备评估与检测环节
对回收的装备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和检测是决定其是否具有再制造价值的关键,应建立专业的评估检测团队,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装备的各个部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测试。评估内容包括装备的性能指标、磨损程度、损坏情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将装备分为可再制造装备、待回收材料装备和无利用价值装备三类。对于可再制造装备,制定详细的再制造方案;对于待回收材料装备,进行拆解和分类,提取可回收材料;对于无利用价值装备,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三)装备再制造环节
在再制造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和工艺,对装备进行修复和升级。对于机械部件,可以采用表面工程技术进行修复,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对于电子部件,可以进行检测和调试,更换损坏的元器件,确保其性能稳定。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再制造装备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再制造装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装备的标准。还应加强对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再制造水平,降低再制造成本。
(四)装备再利用环节
再制造完成的装备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调试后,可以重新投入使用。矿山企业应根据装备的性能和特点,合理安排其使用场景和任务,充分发挥再制造装备的作用。在再利用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装备跟踪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装
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变化,为后续的再制造和改进提供参考。要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再制造装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确保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五、循环再造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实施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给予再制造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降低再制造成本;制定严格的装备退役和回收处理标准,规范企业的行为,确保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此外,还应加强对再制造产品的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二)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矿山企业和再制造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再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提高再制造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再制造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为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三)宣传教育与文化培育
加强对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宣传教育,提高矿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开展培训、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普及循环经济和再制造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矿山企业应培育循环再造文化,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理念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管理中,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六、结束语
通过实施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矿山企业可以实现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救援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宣传教育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矿山救援装备循环再造管理模式的广泛应用,实现矿山救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矿山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循环再造管理模式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为矿山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李明辉,赵志强. 矿山救援装备再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1,48(03):123-124.
[2] 陈晓东,刘伟华,孙丽娜. 基于循环经济的矿山救援装备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2,18(05):68-70.
[3] 周宏宇,杨晓峰,郭慧敏 . 矿山救援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循环再造策略 [J]. 煤炭工程,2023,55(0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