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参与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郝志刚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东曲阜 273165
引言
20 世纪 6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终身学习概念,强调教育应贯穿一生,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将终身学习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1]。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将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列为2035 年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重要载体,是知识和信息汇聚地,能满足学术研究、职业技能提升、兴趣爱好培养等不同需求。其通过开展阅读推广、讲座、培训等多样化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丰富学习体验,还注重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帮助其掌握信息检索、分析与评价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作为社交场所,图书馆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分享机会,营造良好学习氛围[2]。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习者文化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维度功能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贡献力量。
1 终身学习的概念与内涵
终身学习指个体在一生中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强调学习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贯穿工作、生活、休闲等各个阶段,是一种持续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旨在满足个体在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需求,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是全面、持续、自主、互动、实践的学习理念。在我国,终身学习已成为国家战略,旨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全民素质提升。
其核心特征体现在:强调学习贯穿个体一生,使教育成为伴随人生始终的活动;倡导教育公平理念,确保每个人享有平等学习机会;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特点,学习内容广泛、方式灵活,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教育封闭模式,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3]。
2 图书馆参与终身学习体系的现状分析
2.1 图书馆资源在终身学习中的应用
在终身学习体系中,图书馆资源建设对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意义重大。其资源分为纸质和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凭借更新快、存储大、检索便捷、易共享等优势,能更好满足学习者需求,数据库支持深入研究,网络课程让学习者可自主安排时间学习。
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基于馆藏、地域文化和学科优势,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实用性,能有效满足特定用户群体学习需求,是终身学习体系重要支撑,强化特色资源建设可助力终身学习体系完善与发展[4]。
2.2 图书馆服务在终身学习中的实践
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核心服务之一,作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重要部分,图书馆需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学习者提升获取、处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实践中,可通过开设多样化课程普及信息素养知识,如举办讲座、工作坊,为老年人、青少年、专业人士等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培训[5]。
学习空间设计是图书馆融入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切入点。随着终身学习理念普及,图书馆角色转变为学习者自主学习与交流的核心场所,学习空间设计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理想学习空间应具备优质物理环境,技术支持关键,可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使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供更智能化、互动性更强的学习体验,还需关注互动性、可塑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如设置讨论区、采用可移动桌椅等。
3 图书馆参与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策略
3.1 资源整合与共享策略
资源整合是图书馆参与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核心策略。在信息爆炸时代,图书馆需打破资源孤岛,实现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丰富便捷资源。要注重纸质与数字资源深度融合,结合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形成互补;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收集整理地方文献等,为学习者提供专业深入支持;打破学科界限,整合跨学科资源,构建跨学科学习资源体系[6]。
同时,要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提高使用效率,与其他图书馆合作,通过馆际互借等实现资源共享,扩大覆盖范围,关注用户需求,优化资源结构,评估资源质量,引入优质资源。资源整合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能为学习者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时代,资源高效利用和共享是关键策略。图书馆内部整合纸质与数字资源,构建统一检索平台,分类整理馆藏资源;跨馆共享通过建立联盟实现馆际互借等服务,开展跨区域、行业、学科合作项目;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发特色资源,提升资源数字化水平,鼓励用户参与资源建设,形成共建共享氛围。
3.2 服务创新与优化策略
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比较重要,需从传统文献借阅拓展到多元化知识服务,如设立学习中心等综合性空间,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推荐资源、规划学习路径等。信息技术应用是提升服务效率关键,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习者行为与需求,实现精准推荐和智能搜索,移动图书馆打破时空限制。
具体可通过开发个性化学习平台、建立线上学习社区、设计实用性培训课程、推广远程教育服务、加强多方合作打造终身学习生态圈、强化信息素养教育等措施推动服务创新。
服务优化是核心环节,需简化操作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借助云服务等智慧化服务挖掘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反馈,针对不同用户设计差异化学习方案。技术创新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开展讲座等活动丰富学习体验。还要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控制服务成本,宣传推广增强图书馆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 [7]。
4 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图书馆在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中的策略,揭示其在知识传播与学习促进中的关键角色。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重要部分,为终身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在服务创新和合作发展中展现独特优势。参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需强化资源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馆员专业能力、拓展服务领域。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终身学习成为全球共识,图书馆在终身学习体系中地位不可替代,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完善,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这是对图书馆功能的重新定义和社会价值的深刻体现。
参考文献:
[1] 艾妍 . 终身学习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探索 [J]. 情报探索,2016(8):110-112.
[2] 图书馆建设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融合思考 [J]. 潍坊学院学报 ,2023,23(5):83-86.
[3] 张秀瑜 . 终身学习理念下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 [J]. 继续教育研究,2024(12):15-19.
[4] 郭杨 . 终身学习视角下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资源库构建 [J]. 中阿科技论坛( 中英文 ),2024(8):137-141.
[5] 陈光华 .“全民终身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揭示方法探析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0,37(3):113-116.
[6] 刘福霞 , 刘国伟 .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资源共享共建机制研究 [J].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27(3):30-33.
[7] 马越 , 欧阳晓斌 , 崔波 . 创新发展 协同增效 : 郑州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5,43(2):31-38.
作者简介:郝志刚(1976-),男,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