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思考
谷燕妮
呼和浩特市光华小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元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从而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人文精神,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良好的品格修养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人文素养的概述
人文素养是一个多维度且深层次的概念,其核心在于人文知识修养与人文精神修养的相互交融。人文知识修养涵盖了从哲学、艺术、文学到数学、物理等广泛领域的知识积累,这些都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各科知识来逐步获得。人文精神修养则更为抽象,它涉及个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深层次的认知与体悟,这种修养往往是在获取人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语文课本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五千年的文明精髓,小学阶段作为知识养成和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1】。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知识修养。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引导,采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精神修养的提升。
二、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其成长道路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接受系统性的教育,对社会和人际交往形成初步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他们日后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的提升,能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学会妥善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进行这样的培养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走向功利化、利己主义的误区,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其积极正面地规划未来人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人文素养不仅涵盖了个人品格的塑造、道德修养的锤炼,还涉及到知识体系的丰富和各项能力的提升,它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现。拥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能够清晰地设定并追求自己的目标,能够以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挑战,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飞跃。除此之外,培育人文素养还能够有效避免陷入功利化、个人化主义的思维误区,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包容的心态,投身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2】。基于此,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环。人文素养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评价指标之一,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成功迈向全面综合性发展的道路。基于此,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精心培育,这能够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从中受益终身。深化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视野的学生,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传统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个体感受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许多教师仅停留在语文知识的表面解读,未能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元素,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悟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错误地认为只需掌握基础知识即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并改进教学方式,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核心,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传统节日》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应仅停留在节日名称和习俗的讲解上,而应深入挖掘每个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3】。讲述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忠诚、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等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历史人物身上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能让学生在感悟中培养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利用这种改进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常常导致学生分心并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大障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多元化、趣味性和便捷性为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师可利用这些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效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前引导学生观看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影视片段和纪录片,该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素养。
(三)注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在关注学生实际感受与动手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教学显得抽象和片面化,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亲身参与,积极探索,从而自主提升人文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欣赏语文作品,鼓励他们自主查阅资料、阅读图书,以此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同时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洁、劳动者致敬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刻领悟人文素养的内涵,激发其完善自身言行和品格的积极性。这些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触动其心灵,使其认识到人文素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人文素养的培育视为重中之重,勇于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式。需要构建科学且人性化的教学目标,勇于挑战传统的教学框架,营造一种既和谐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筑牢基石。这种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探索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青青.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J]. 试题与研究, 2024, (04): 159-161.
[2]马小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J]. 新教育, 2023, (23):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