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中藏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作者

赵世杰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  30027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这一转型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运营效率和观众的参观体验,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的路径。然而,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博物馆也面临着藏品信息安全的新挑战。藏品信息,作为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声誉、运营以及文化遗产的完整保存。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藏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于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1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中藏品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1 网络攻击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藏品信息更多地存储在网络系统中,这使得网络攻击成为威胁藏品信息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黑客可能通过植入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非法入侵博物馆的网络系统,窃取、篡改或删除藏品信息。例如,黑客可能攻击博物馆的数据库,获取珍贵文物的详细信息,进而进行非法交易或破坏。此外,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也可能导致博物馆的网络系统瘫痪,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影响藏品信息的访问和使用。

1.2 内部管理漏洞

内部管理漏洞也是导致藏品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博物馆内部员工可能因操作失误、违规操作或恶意行为,造成藏品信息的泄露、损坏或丢失。例如,员工在处理藏品信息时,可能不小心将敏感信息发送给未授权人员;或者违反规定将藏品信息存储在不安全的设备中,导致信息被窃取。此外,内部员工对信息安全意识的缺乏,也可能使得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给藏品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1.3 技术设备故障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依赖于各种技术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这些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硬件故障、软件漏洞等问题,影响藏品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例如,服务器硬盘损坏可能导致藏品信息丢失;软件系统存在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引发安全事件。同时,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也可能使得其安全性能无法满足藏品信息安全的需求。

1.4 数据传输与共享风险

在博物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藏品信息需要在不同的系统、部门和机构之间进行传输和共享,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例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因网络传输协议不安全、加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信息被截获和窃取。在与其他机构共享藏品信息时,如果对共享范围和权限控制不当,也可能造成信息的滥用和泄露。

2 博物馆藏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内容

2.1 技术保障体系

(1)网络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网络安全设备,构建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网络进行分区管理,将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和系统划分到不同的网络区域,限制区域之间的访问权限。加强网络接入控制,对进入博物馆网络的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防止非法设备接入。

(2)数据加密与备份:对重要的藏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包括数据存储加密和传输加密。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确保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对藏品信息进行备份,备份数据要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进行异地备份,以防止因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同时,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演练,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3)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对访问藏品信息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如采用密码、指纹、智能卡等多种认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实施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限制其对藏品信息的访问范围和操作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其职责范围内的信息,防止越权访问和操作。

(4)安全审计与监控: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用户访问藏品信息系统的操作进行全程记录,包括登录时间、操作内容、访问的信息等。通过对审计日志的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和安全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对网络流量、系统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网络攻击和系统故障等问题。

2.2 管理保障体系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博物馆应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安全工作。明确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如人员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职责和义务,规范信息处理流程和操作行为。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修订,确保其适应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

(3)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加强对博物馆员工的信息安全管理,对员工进行背景审查,确保其可靠。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员工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建立员工安全行为规范,对员工的信息安全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

(4)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制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应急处置流程等。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建立灾难恢复机制,当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或灾难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减少损失。

2.3 法律与标准保障体系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博物馆藏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及时了解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化,调整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2)遵循行业标准与规范:参考和遵循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如《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提高藏品信息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动博物馆信息安全行业标准的完善。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藏品信息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尊重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对于涉及版权的藏品信息,要获得合法的授权和许可,避免因知识产权纠纷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3 结束语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为藏品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构建完善的藏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博物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技术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和法律与标准保障体系,采取有效的实施与优化措施,能够提高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在未来的发展中,博物馆应不断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安全威胁的变化,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明霞 .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研究 [J]. 贺州学院学报 , 2025, 41 (02): 139-146.

[2] 毛若寒, 夏子禾. 博物馆数字策展:内涵、脉络与特征 [J]. 故宫博物院院刊 , 2025, (05): 30-43+146-147.

[3] 毛杰. 博物馆数字化传播的文化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