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等保测评中数据安全防护策略与技术验证分析
丁嘉鑫
北京卓识网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电力行业数据安全现状及风险
随着智能电网、电力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数据呈现出规模庞大、类型多样、价值高昂的特点。这些数据不仅包括发电计划、输电线路状态、变电站运行参数等生产数据,还涵盖用户用电信息、电费结算数据等敏感信息。目前,电力行业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架构,数据存储从传统的本地服务器逐步向云平台迁移,数据传输依赖于专用通信网络与公共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在等保测评背景下,电力行业数据安全还面临着合规性挑战。等保 2.0 明确要求对数据全生命周期进行安全防护,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销毁等环节。但部分电力企业在数据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如数据分类分级不明确、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等,难以满足等保测评要求。
一、电力行业等保测评下的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1.1 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策略
在数据采集阶段,应采用加密传输技术,确保数据从源头的安全性。数据存储阶段,实施分层存储与加密存储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核心数据,如电力调度指令、关键设备运行参数等,采用加密数据库进行存储,并定期进行数据完整性校验。某大型发电集团将发电机组实时运行数据存储在加密数据库中,设置了严格的访问权限,有效防止了数据被非法篡改。在数据使用环节,推行数据脱敏技术。对于用于数据分析、共享的非核心数据,通过替换、屏蔽等方式进行脱敏处理,既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又保护数据隐私。如电力企业在与科研机构共享用户用电数据时,将用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数据销毁阶段,制定规范的销毁流程,采用专业的数据销毁工具,确保数据彻底清除,防止数据残留造成安全隐患。对于报废的存储设备,进行物理销毁或数据覆写处理。
1.2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策略
严格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应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分配相应的数据访问权限,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例如,电力调度人员仅能访问与其工作相关的调度数据,普通运维人员无法接触核心调度指令。在身份认证方面,采用多因素认证技术,结合密码、智能卡、生物识别等多种方式,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同时建立操作日志审计制度,对用户的登录、数据访问、修改等操作进行全程记录,便于事后追溯。
1.3 应急响应与备份恢复策略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各部门职责。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数据安全事件的能力。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关键。采用异地容灾备份技术,将核心数据实时备份至异地灾备中心。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相结合,根据数据重要性确定备份频率。
二、电力行业核心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2.1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力数据安全防护的基础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广泛应用SSL/TLS 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篡改。存储加密方面,采用国密算法对存储介质进行加密。如使用 SM4 算法对服务器硬盘进行加密,即使硬盘被盗,也无法获取其中的数据。对于数据库中的敏感字段,如用户银行账号、密码等,采用字段级加密技术,进一步提高数据安全性。
2.2 数据防泄漏技术
数据防泄漏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层防泄漏、终端层防泄漏和应用层防泄漏。网络层通过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等设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阻止敏感数据的非法传输。某电力企业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部署了高级防火墙,设置了敏感数据传输规则,当检测到敏感数据试图外传时,立即进行阻断并报警。终端层防泄漏通过安装数据防泄漏(DLP)软件,对终端设备的数据操作进行管控。如禁止员工通过 USB 接口、邮件等方式传输敏感数据,对违规操作进行记录和告警。应用层防泄漏则在应用系统中嵌入安全控件,对数据的访问、下载、打印等操作进行控制。
2.3 安全审计与态势感知技术
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数据操作日志、网络访问日志等进行集中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和安全事件。态势感知技术通过收集、分析电力系统的安全事件、漏洞信息等,构建安全态势模型,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态势感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数据安全态势,为安全决策提供支持。
三、数据安全防护技术验证分析
为验证上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的有效性,搭建了模拟电力行业数据处理环境进行测试。测试环境包括模拟发电系统、输电系统、配电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生成了海量的模拟电力数据,涵盖不同类型和敏感级别的数据。
3.1 加密技术验证
对加密技术的验证主要从加密强度和性能两方面进行。采用暴力破解、中间人攻击等方式对 SSL/TLS 传输加密和 SM4 存储加密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加密数据未被破解,数据完整性得到有效保障。在性能测试中,加密传输对数据传输速度的影响控制在 5% 以内,存储加密对数据库查询速度的影响较小,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3.2 数据防泄漏技术验证
模拟内部员工违规传输敏感数据和外部攻击者试图窃取数据的场景,测试数据防泄漏技术的防护效果。当员工尝试通过 USB 接口拷贝敏感数据时,DLP软件及时阻断了操作并发出告警;外部攻击者试图通过网络传输敏感数据时,防火墙成功拦截了数据传输请求。测试结果表明,数据防泄漏技术能够有效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3.3 安全审计与态势感知技术验证
通过模拟多起异常操作事件,如多次密码错误登录、大量下载敏感数据等,测试安全审计系统的检测能力。安全审计系统均能准确识别并记录这些异常操作,为事件追溯提供了有力依据。态势感知系统在模拟的 DDoS 攻击中,提前10 分钟发出预警,为防御措施的实施赢得了时间,验证了其风险预测能力。
四、结论
在电力行业等保测评背景下,数据安全防护至关重要。通过实施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应急响应与备份恢复等策略,应用加密技术、数据防泄漏技术、安全审计与态势感知等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行业数据安全防护水平。技术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防护技术在安全性和性能方面均能满足电力行业需求,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安全威胁也将不断出现。未来,电力行业应持续关注数据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优化防护策略,确保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与等保测评要求相适应,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应加强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培训,落实安全责任,形成全员参与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 段佳宁 . 基于等保测评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改进研究 [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 2025,(05):119-121.
[2] 顾留锁 . 等保 2.0 技术在信息系统项目测评中的应用 [J]. 集成电路应用 ,2025,42 (04):101-103.
[3] 朱红勤 , 陈艳 .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在线测评技术研究与应用 [J].信息与电脑 ( 理论版 ),2017,(2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