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的时频域联合检测方法
李光釰
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230041
作者简介:姓名:李光釰,性别:男,出生年月:19950306,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籍贯:安徽淮南寿县,目前职称:工程师,单位及邮编: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230041,研究方向(所从事专业):供配电
摘要: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长距离输电的特性和复杂的环境因素,故障发生的概率增加,尤其是行波故障。行波故障定位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域联合检测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结合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通过分析行波信号在时频域的特征,能够准确地定位故障发生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并在不同故障模式下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最后,文章还探讨了该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行波故障;时频域;小波变换;希尔伯特-黄变换
引言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力系统复杂性增加,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因其高效的远距离传输能力,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HVDC系统在运行中面临行波故障等问题,这些故障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传统的基于电流、电压信号的故障定位方法在处理行波故障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复杂环境和干扰因素下,精度和实时性无法满足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域联合检测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结合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分析行波信号,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
一、行波故障定位的基本原理
行波故障是指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的瞬时故障,通常会导致电力系统中电流和电压波动的异常。行波故障信号以波的形式沿着输电线路传播,其传播速度和特性与线路的阻抗、电感等因素密切相关。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分析故障信号的传播时间和传播路径来推算故障点的位置。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电流、电压的波形分析进行定位,但随着故障模式的复杂化,传统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尤其是在系统受到强烈干扰或者出现多重故障时,传统方法往往无法提供准确的故障位置。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复杂性的增加,传统方法的适应性和实时性面临挑战,因此,行波故障定位技术亟待创新和提升。
近年来,时频分析方法成为行波故障定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时频分析通过同时在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上分析信号的变化特点,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方法对信号特征提取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供信号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频率信息,还能精确捕捉故障信号的瞬时特征,进而在复杂环境和干扰因素下保证较高的定位精度。因此,时频域分析在行波故障定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成为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时频域联合检测方法的核心思路
时频域联合检测方法通过对行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结合时域和频域的特点,有效地提取信号的关键信息。具体而言,时频分析方法能够提供信号在不同时间段和频率范围内的详细特征,从而使得故障的定位更加精确。本文采用了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两种时频域分析方法。
小波变换是一种能够有效分析非平稳信号的数学工具,它通过将信号分解为多个尺度和频率的成分,提供了信号的时频局部特征。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行波信号通常具有非平稳性,这使得小波变换在提取信号的精确时刻和传播速度时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对行波信号的分解,小波变换能够捕捉到故障的初始时刻,并根据不同频率的成分分析信号传播速度,从而为后续的故障定位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希尔伯特-黄变换是一种结合了局部特征的时频变换方法,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窗口内分析信号的频率变化,尤其适用于非线性和非平稳信号的处理。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不同,希尔伯特-黄变换能够实时捕捉信号的瞬时频率和幅度变化,尤其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行波信号。在故障定位中,希尔伯特-黄变换通过分析行波信号的局部特征,能够准确提取故障信号的瞬时频率信息,进一步支持行波故障的准确定位。结合这两种时频域分析方法的优势,使得故障定位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更为可靠。
三、实验与结果分析
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在实验中采用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模拟数据进行测试。实验模拟了不同类型的行波故障,包括单点故障和多点故障。故障发生时,电流和电压信号的变化被实时采集并进行时频域分析,目的是检验所提方法的故障定位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联合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在单点故障情况下,通过时频域分析后,行波信号的起始时刻和传播速度能够被精确计算出来,从而实现故障点的准确定位,定位误差控制在10米以内。对于多点故障情况,故障定位误差控制在20米以内,表现出了良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与传统的基于电流电压信号分析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干扰对信号分析的影响,显著提高了定位精度,并且在不同工作环境和负荷条件下,依然能够稳定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这些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还能在复杂的电力系统环境中保持较高的精度与可靠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四、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所提时频域联合检测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首先,时频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提取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两个维度上的特征,使得信号的特征更加丰富,从而显著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通过结合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优势,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复杂行波信号。尤其在信号干扰较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定位结果,展现了该方法的强大鲁棒性。其次,所提方法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故障模式和多变的运行环境,在各种电力系统条件下表现稳定,增强了其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时频分析方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尤其在实时故障定位应用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这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在实时操作中,如何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并减少计算开销,是一个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其次,实验中采用的模拟数据与实际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需要更多的实际系统验证,以提高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稳定性。尽管如此,所提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的高精度和鲁棒性仍然证明了其潜力和有效性。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时频域联合检测方法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可能在未来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域联合检测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通过结合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显著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种故障模式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时频域联合检测能够更精确地处理复杂环境中的行波信号,减少定位误差。未来,随着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时频域联合检测方法有望在实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持,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灏明,王斌,梁雪萍,等.高压直流输电对盐城地震监测站地磁观测Z分量干扰分析[J].高原地震,2024,36(03):36-43.
[2]苏照元.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与恢复策略[J].家电维修,2024,(08):89-91.
[3]肖龙,李泰,李艳梅,等.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模拟与重启动策略[J].电气技术,2023,24(08):70-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