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张真益
重庆市兼善中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智慧课堂是一种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目的是提供一个更具针对性、高效性的教学环境,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基于此,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智慧课堂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和策略,期望能为高品质数学课堂的打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智慧课堂;高效教学
传统讲解式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为实现更多优质人才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彰显学科教学作用。
一、智慧课堂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线上调查问卷,强化学生学习需求、个性特点的分析和了解,以此制定贴近学生需求、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指引学生学习并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从而有效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同时,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也会运用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运用互动学习软件,引导学生全情投入的探索学习,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强化学习体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助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会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层级、知识结构,提供一些精准的学习资料,促使学生在这些资料的引领下展开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有效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会引领学生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智慧化的学习软件,解决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数学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促使学生展开有层次、有深度的数学学习[2]。
二、智慧课堂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提供预习资料,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一步。课前预习活动的高效开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权和实效性,而且可以为后续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提供支持。所以,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效,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模式有效应用的重要举措。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当前预习的困境,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学生的课前前预习指导,为学生推送精准的预习资料,有效引领学生高效的预习和收获。
以“幂函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幂函数的图像,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并引导学生运用幂函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幂函数”这一节的要点,录制三个微课视频,连贯的介绍幂函数的知识,分别是:幂函数的概念,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借助思维导图汇总知识点。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间在3分钟左右。在微课视频录制好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智慧平台上观看。在学生观看完毕之后,教师可以从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筛选与“幂函数”这一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线上作答,及时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反馈意见。
(二)借助信息技术补充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资源、教学内容的丰富、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的效率以及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所以,要想推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实施,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储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更好地拓展和延伸数学教学,有效推动教与学活动的同步发展。
以“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运用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建模素养,并通过分析随机变量的分布,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直观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为了高效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一些与“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一知识点相关的案例,辅助学生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并借助这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分析随机变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课堂练习,提高学生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一知识点的课前预习成果,从网络上筛选一些历年高考习题,并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展示和讲解这些习题,以此强化学生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三)开展个性化的课后指导,提高学生课后学习效率
在课堂中,一些学生不能够完全的掌握知识。及时、有效的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延伸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后学习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服务指导,有效优化学生课后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个性化程度。
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概念、运算、定理等,学会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直观想象素养。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录制微课课后辅导视频,并结合学生课堂学情分析情况,从智慧平台筛选复习资料,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复习困境,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助力学生高效的消化和吸收知识,逐步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智慧课堂模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性、精准性,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日后数学课上,教师应继续研究智慧课堂下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以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革新,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夙.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数学之友.2022,(7).14-16.
[2]尚军豪.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原则及实施策略[J].读写算.2021,(2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