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有机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合理应用

作者

杭松江 张劲梅 王宗莲 王乙仲 李伟 李云光

1.玉溪市江川区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站云南玉溪6526002.江城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云南玉溪6526003.前卫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云南玉溪6526004.通海现代生物肥业有限公司云

有机农业生产倡导在作物种植期间,尽可能减少对农药、添加剂、生长调节剂、合成化学肥料等的使用量与使用频率,禁止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作物产量。强调以有机肥作为主要肥料,要求在施肥过程中应遵守健康原则、生态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因物制宜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精细化管控有机肥投入量,通过尊重自然循环,严格技术管理,提高有机肥应用实效性。

过度使用有机肥的危害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企业的兴起,集中了大量有机肥料,畜禽粪便成为有机肥的主打成分。但畜禽粪等多数有机肥所含的有害元素普遍比化肥中的含量高,其中包括代谢的重金属、添加剂残余、药物残余 ( 包括激素类 ),甚至还包括处理不彻底的生物成分和微生物病原体等。大量施用有机肥,超过土壤本身自净能力,那么将会导致污染。通过采集了 140 个商品有机肥样品分析指出,Hg 和 Cd 污染现象普遍。同时,有机农业中如果缺乏对有机肥原料的监控,施用高重金属含量制作的有机肥会威胁有机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另外,有机肥的大量施用还会造成土壤中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累积,不仅会增加污染环境的风险,也会降低作物品质,在养分资源浪费的基础上,更成为水体和地下水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

有机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有机肥的对策

1 确定有机肥的安全施用量

《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要求:有机生产单位每生产年度肥料投入总量不得超过 的纯氮。关于有机质肥料要求,通常人粪尿和畜禽粪便使用前必须充分腐熟,人粪尿不得用于叶菜类作物和块根、块茎类作物。对堆制时间、方法的规定包括:动物性粪便及堆肥、厩肥夏季一般为 6~7d ,春秋季节多在 15~20d ,冬季则在 30d 。动物性粪便以腐熟流浆或半流体。普通堆肥以黑、臭、烂、碎、匀为腐熟标准。如在稻田中施用厩肥 9600kg/hm2 ,具有较好效益。有机农业中小麦施肥量也很关键,在试验中发现小麦施用量应不小于 60000kg/hm2

有机农业中还大量种植有蔬菜瓜果等。蔬菜施用有机肥要综合考虑其产量及品质指标 ( 如 VC 含量等 )、硝酸盐含量等方面效应。有关的试验也有论证,例如,以小白菜等蔬菜作为试验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畜禽粪便类有机肥在 3000~4500kg/hm2 适宜。丰产类蔬菜如大白菜、甘蓝等施用量应提高到 8000~10000kg/hm2 ;在研究甘蓝的有机肥合理施用量时指出,有机肥 ( 鸡粪 ) 用量为 11000kg/hm2 ,并追加适量 N 和 K,也可用秸秆做等值补充,用量在3000kg/hm2 即可,且相比于其他基肥,试验中使用有机肥 6000kg/hm2 ,增产效果可达 30% 以上。对于果品类,一般有机肥施用量要稍微有所提高,例如,石榴最佳施肥量为 12000kg/hm2 ;西瓜种植施肥试验结果显示牛栏粪 6000kg/hm2 、人粪尿 9000kg/hm2 较普通施肥有 50% 以上的增产率,折合为 15000kg/hm2

2 明确掌握有机肥施用方法与技巧

1 科学选择与腐熟处理肥料

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种植品质,维护土壤健康程度,保持土壤生产力,促进种植事业可持续开展。为此,应重视检查所用有机肥的腐熟度,未腐熟的有机肥通常包含有大量的致病菌、虫卵,无法达到施肥规定要求,一旦施加该种肥料将会产生烧根情况或是导致大面积作物感染根腐病,最终致使农作物黄化、伤亡。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明确掌握有机肥正确处理方法,提高有机肥检测标准,对于未腐熟的有机肥应及时进行高温发酵处理,将之放置在60℃以上环境中,发酵 25~30d ,以充分消除有害物质,直至肥料呈现为黑褐色松散质地才可使用。此外,优质腐熟肥的发酵过程一般为:预发酵 高温灭菌(杀灭虫卵)→二次发酵→ 15d 陈化期,总计处理周期为60d 左右。

2 熟练掌握施肥要点

为尽可能提高有机肥应用效果与合理性,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在施加底肥时,应确定最佳使用量,在完成施肥任务后,需要立即进行整地翻耕,深度应控制在 20~30cm 范围内,确保翻耕的均匀性,以促使肥料与土体充分混合,支持进行作物密植。或是在施肥环节采用集中沟施的方法,能够节省肥料使用量,即在作物根系分布较密集的区域进行开沟、挖穴作业,之后播撒肥料,以免直接接触作物根系。第二,在作物生长阶段进行追肥时,可采用坑埋法,选择在作物相距 10cm 位置处进行刨坑,倒入腐熟有机肥进行覆土处理,并要注意禁止在作物表面施加液体有机肥,否则会增加病虫害产生几率。第三,对于部分农作物可进行分层施肥,例如,对于大棚作物,可将有机肥中的粗肥施加在土壤底层,以提高透气性,将有机肥中的精肥施加在土壤上层,更好补给养分。

3 制定完善的有机农业有机肥应用管理机制与土壤监测机制

为有效规范有机肥使用行为,还应从标准约束、智能监测等层面着手,建立全面化的有机肥应用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有机肥应用管理机制,设立标准化生产体系,要求落实好有机肥原料溯源工作,获取有机肥原料来源检测报告,以判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清楚标注各类型有机肥料的菌种类型、有机质含量及腐熟度指标等数据。并倡导推广有机肥使用规范,明确规定各品类农作物适用的肥料、施肥时期、施肥方式、施肥量,调配专业人员专门负责记录施肥活动数据,包括肥料来源、施用时间及地块坐标等。其次,应建立土壤监测机制。在种植区域布设若干监测点,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动态化监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机质含量、pH 值、碳储量变化、微生物活性等,一旦出现重金属超标、pH 值异常等问题,将会发送预警,给予轮作调整建议。在这一基础上,根据相关数据资料进一步确定有机质含量年增幅指标。

结语:切实保障有机农业生产中有机肥应用的合理性,有利于维持土壤健康与生态平衡,促进作物快速成长,提高作物品质,防控污染与病害,实现土壤、作物、环境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因此,就要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有机肥合理应用对策,通过确定有机肥的安全施用量,科学选择与腐熟处理肥料,熟练掌握施肥要点,制定完善的有机农业有机肥应用管理机制与土壤监测机制,从而促进有机农业生产事业实现长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思燕 . 玉米栽培中有机肥的合理应用分析 [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3):158-160.

[2] 谢秋灵 . 探讨有机农业栽培的施肥与土壤培肥技术 [J]. 河南农业,2025,(0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