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中

作者

汤文舒

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紫荆城幼儿园,江苏 南京 211135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全过程,成为了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应当思考的命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是顺应教育体制改革,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行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将从当前实践出发,通过研究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幼儿教师和教育实践的角度,浅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在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树立幼儿的文化自信。

【关键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德育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发扬至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更作为礼仪文化之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血液当中涌动的精神力量,而幼儿阶段是幼儿认识世界,形成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过程当中,幼儿品德教育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德育教育应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仅体现在以更加优秀的文化内核来支撑幼儿的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契机,更能够使教育的过程当中将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历史知识。传统典故、节日由来等等诸多因素于无形之中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探寻到传统文化的应有意义,感受到几千年来形成的智慧结晶,不仅如此,幼儿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幼儿时期将传统优秀文化注入他们的品德教育中,更有利于锻炼幼儿养成正直坚毅、积极向上、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有利于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促进幼儿个人的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好个人习惯。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更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核心。让幼儿拥有爱国主义的内心,不仅仅需要教师的传递,更需要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支撑,在几千年历史过程当中,我们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他们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在苦难中迸发力量。这样的教育必须要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来才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更加生动具体的文化力量。因此,在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二)诚实信用教育

诚实信用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诚实信用是优秀的品质,更是幼儿走进社会之后的立身之本,诚实信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因此,在品德教育的过程当中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诚实信用教育,通过优秀的模范力量来带动幼儿学习、感知到诚实信用的品质,让幼儿成为诚实信用的人。

(三)文明礼貌教育

社会交往需要文明与礼貌,而幼儿园品德教育中的目标也提到了要教育幼儿成为有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当中,我们涌现出了许多关于文明礼貌的典故与人物,例如“孔融让梨”……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典范。从优秀的人物身上更容易让幼儿更加立体、鲜活的感知到这些具体的品质,从而让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开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程度不深

当前在幼儿园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程度不够深入,只能在一些比较大的概念上面进行结合,例如爱国、诚信。感恩等相关主要知识上,并没有真正深度挖掘中华文传统文化的更多奥义,并且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大多数只局限于其理论价值,并未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宝藏,没有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扩展开来挖掘到其中有关于绘画音乐手工等方面的文化资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当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幼儿园德育教育往往是剥离的,并没有真正做到在幼儿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多数都是将其分裂开来,单独的进行教育,因此这也使得幼儿园德育教育缺乏强大的理论支撑,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显得枯燥、死板,这也导致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三)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水平不高

在开展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教师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仅仅局限在向幼儿讲述某一传统文化,进行说教式的教育,并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方式拓展传统优秀文化当中的教育资源,丰富文化教育的方式和途径。这也使得当前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不佳,幼儿往往难以真正感知到其背后的文化力量,也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实践方略

(一)从幼儿教师出发

1、提升幼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认知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德育教育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幼儿教师,要通过努力阅读大量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典故。等,寻求与幼儿年龄、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内容,逐步深化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以幼儿教师的理论提高带动幼儿品德教育质量的提升。

2、结合幼儿德育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

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幼儿园德育教育相剥离,作为教师要不断的从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出发,根据幼儿展现出的兴趣爱好等。寻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活动方式,让幼儿园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到更多的契合点。以有趣且有深度的方式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各项活动。

(二)从教育实践出发

1、创设富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德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载体,因此在幼儿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在环境创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节日来设置相关主题的文化墙,在文化墙上展示出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幼儿在耳濡目染的过程当中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无形之中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自主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因此,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从环境创设、活动设计等方面为幼儿构建一个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创设出更有利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帮助提升幼儿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果。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幼儿对于色彩,图像,动作的感知更加敏锐,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借助多媒体内容来实现教学成果,一方面体现在可以通过向幼儿展示有关传统优秀文化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幼儿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制作相关的传统文化课件,音频向幼儿展示,以此来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思考。不仅如此,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在电子白板的互动过程当中,可以以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主题,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以更加有趣味性的方式来增进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德育教育开展。

3、将传统节日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传统节日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因为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才能产生许多传统节日,许多传统节日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些传统文化就成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类传统节日,找到节日与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连接点,从而创设教学活动。例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富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为教育契机,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节日背后的产生原因,节日的风俗,节日所传达出的文化内容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传输给幼儿,让幼儿在了解节日的过程当中,逐步向幼儿传递相关的节日习俗以及背后的优秀品质。例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可以开展有关重阳节的相关活动,鼓励幼儿为家中的老人制作。礼物,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孝心,让幼儿在节日的氛围感召之下,学会用自己的行动来传递自己的孝心,从而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落实到幼儿具体的行动当中,以此来深化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幼儿真正建立起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行,规范自身的言行,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事的好习惯。

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手工、绘画活动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表现形式为传统艺术,传统艺术不仅包含着传统手工艺,还有一些戏剧表演等,而这些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有着很高的相似点,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奇思妙想,巧妙的将德育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凝结而成的传统工艺逐渐展示给幼儿,让幼儿了解学习传统的一些艺术手法,例如剪纸、书法等等,并且鼓励幼儿进行尝试,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更能够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让幼儿对德育教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5、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每一个幼儿的心灵,教师可以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分成主要的几个大类,从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可以分为爱国主义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取在传统文化中有关于爱国主义的一些经典事例、典故、代表人物。以更加系统的方式从多媒体引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通过讲述人物身上的事迹,让幼儿感知到人物身上优秀的品质,从而开展与人物相关的爱国主义类文化活动,例如演讲、表演、歌曲等等。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主题的知识竞赛,以抢答的方式组织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活动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幼儿愿意主动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进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性,进一步提升幼儿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在有效系统的主题学习过程当中,幼儿可以更加深刻的学习到某一类传统。文化和其相关的文化知识。更有利于拓展德育教育开展的深度。

6、在家园共育中拓展德育教育的形式

幼儿园德育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协作,因此,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德育教育的融合过程当中,家园互动,亲子协作密不可分,一方面可以以家长走进校园的方式,结合相关的传统节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制作有关传统节日的小物品,美食等等,让幼儿在亲自动手的过程当中领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与父母的合作当中,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到文化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幼儿的家庭教育过程当中,幼儿教师与家长应当相互配合,在家庭教育的过程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家长以朋友的角色来和幼儿一起进行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让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当中。挑选适宜幼儿阅读水平的相关绘本故事,和幼儿一起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如此,家长更应当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当中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家庭教育当中仍然能够学习到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通过家园协作,共同开展德育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最大效果的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量,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与提升。

结语: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德育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当中,应当不断拓展德育教育的形式,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结合相关的传统节日和课程安排,将德育教育的实现形式与幼儿手工、绘画等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深入拓展德育教育的本质内涵,充分容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教育成果最大化体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充分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之中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源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在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注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对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具有长远而深刻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继香,肖加畴.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幼儿德育工作[J]. 家长, 2024, (15): 34-36.

[2]  陈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实施路径[J]. 教育界, 2024, (12): 110-112.

[3]  王兰. 幼儿园德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与效果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 (04): 139-141.

[4]  刘娜. 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实践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 2024, (15): 150-154.

[5]  李毓.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工作的策略[J]. 家长, 2024, (09): 46-48.

[6]  李曼妮.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智力, 202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