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联动延续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刘小丽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症医学科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属于静脉输液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多元联动型延续护理属于一种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融合医疗,护理,康复等多学科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达成院内外协同的创新护理模式。此模式重视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以及社区资源之间的合作,目的在于塑造起系统化,个性化并且全流程覆盖的护理服务系统。此次研究关注此种护理方法对于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影响的机理,希望给临床护理操作给予理论支撑和实际操作指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定于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在我院施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 200 名病人当作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涵盖年龄≥ 18 岁、意识清楚且能自主配合、置管时间≥ 1个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被排除在外的情形包含合并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或者脑卒中,伴有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或是由于其他缘由不能展开后续追踪的病人。符合条件者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100 人。对照组中男性有 52 例,女性有 48 例,年龄跨度从 25 到 78 岁,平均年龄达到(52.3±10.5)岁,置管目的分别是化疗有关治疗60 例,长期营养支持20 例以及其他的20 例。选取 100 例受试者作为样本,其性别比例均衡,男性 50 例,女性50 例,年龄范围为 23 到 76 岁,平均年龄为(51.8±11.2)岁,置管原因包含化疗相关 58 例,长期静脉营养支持 22 例以及其他情形20 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置管前健康教育、置管后导管护理指导、出院时发放PICC 置管手册及联系方式等。
观察组实施多元联动延续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建立多元联动护理团队: 围绕护士长,把专科护士,临床医生,营养专家,心理治疗师以及社区护理人员这些多学科资源集合起来,形成专业化的团队。这个团队要负责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予技术支持,还要统筹协调院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化平台建设: 依靠微信,移动应用这些数字平台创建起PICC 置管病人的专属互动群组,定时推送有关导管护理的知识以及健康生活方面的引导,而且设立起线上咨询窗口,随时回答病人的需求。
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 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教育水平,社会支持网络等诸多方面,来形成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计划,其中包含导管护理计划的制订,生活行为方面的指导,症状监测的流程以及紧急应对手段等内容。
定期随访与评估: 出院之后,分别在第 1 周,第 1 个月以及第 3 个月通过电话执行随访,全面考察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而且监测导管的功能情况,从而给护理计划的改进给予数据支撑。到第6 个月的时候,安排患者回医院做系统的综合评定。
1.3 观察指标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本研究使用我院自主研发的 PICC 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量表,量表共分为导管护理知识掌握、日常生活管理、症状监测及应对、心理调适四个方面,总分 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个体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使用本院自行研发的护理满意度测评工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能力、健康教育、随访服务 4 个方面,总分为100 分。评分标准分为4 个等级,“非常满意”(≥90 分)、“满意”(80-89 分)、“一般”(60-79 分)和“不满意”(<60 分),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 + 满意人数)/ 总样本量 ×100% 。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借助 SPSS 22.0 软件来对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从而保证分析结果具备科学性与可靠性。针对像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分这样的计量资料,采取均值 ± 标准差(x±s)这种形式加以表现,这种方式能够准确体现出数据分布状况。当进入到统计分析环节时,利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来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别,以此来判断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产生的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表 1)

2.2 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 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 3)

3、讨论多元协同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依靠多学科协作机制,把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资源融合起来,给患者给予个性化,全方位的照护方案。信息化平台创建达成健康教育信息的即时更新和精准推送,明显提升了患者的健康素养。依照个人差别制订的护理计划,考虑到病情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会支撑体系等诸多方面,保证了干预手段更有目的性。通过定时随访和成果评定,尽快找出并处理患者自我管理时潜藏的问题,灵活改变护理方案,增进连续性与实际效果。社区资源整合改良了导管护理服务的可到达性,明显缩减了医疗花费,进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艳娜,张未芳,贺小红。前馈控制护理策略在肿瘤化疗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24,30 (03):1- 4.
[2] 吴国凤,钟美容,钟静静,程树锦,陈岩,卢秋芳,李艳萍,孙瑞。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24,39 (02):14- 17.
[3] 陈岩,韦丽华,钟美容,黎景徽,吴国凤,程树锦,吴帆,胡丽芳。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线上线下居家康复方案在行 PCI 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4,32(01):51-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