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优化路径

作者

温亚娟 刘红丽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451150

一、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作为育人工作的中间环节,其模式直接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然而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在面对 00 后学生群体以及带来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时,辅导员们日益显得力不从心,需要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两高四着力”等指示精神更是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思想政治工作。这为人工智能技术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技术与智能化升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高职院校的调查来看,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引入学生智能化管理,但是属于初级阶段,存在“重技术轻理念”、“重工具轻赋能”、“重数据轻安全”等问题,系统的治理模式暂未形成。以 xx 学院电子信息系为调查对象,旨在解决如何构建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优化路径。

二、理论框架

理念引领维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两高四着力”指示精神为理念,强调学生管理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这根本目标,实现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技术赋能维度:人工智能技术核心在于实现从“业务信息化”到“决策智能化”的飞跃,即通过相关数据挖掘、分析学习情况、个人行为预测等技术,实现学生成长的精准捕捉、异常行为的智能预警、个性化服务的精准推送,最终形成“数据”的精准治理模式。

人本保障维度:聚焦管理中的“人”的因素。一方面是对管理者的数字素养与角色转型提出要求,需从事务处理者转变为数据分析者与危机干预者;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数据隐私与安全权益进行保障,建立健全数据伦理规范与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智能应用在法治和伦理的轨道上双向运行。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分析关于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教育的政策文件及学术前沿成果,奠定研究的政策与理论基础。

调查法: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技术应用水平、面临困难及未来需求。

访谈法:深入探究各利益相关方面的真实感受、顾虑与前瞻性建议,为量化结果提供质性解释。

四、研究难点

理念层面: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辅导员仍将大量精力耗费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对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深层原因是管理理念仍停留在“管控”层面,未能确立“以数据驱动决策、以服务促进发展”的治理理念。技术与育人“两张皮”现象突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多停留在信息发布、线上审批等浅层次,未能深度融合到思想政治引导、学业危机预警、心理健康辅导等核心育人环节中。

技术层面:各业务系统如教务、后勤、心理等数据标准不一、相互割裂,形成的“数据孤岛”。在高职院校中数据互通相对较少。这导致无法构建完整的学生数字画像,基于大数据的精准预测、个性化干预和跨部门协同治理难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算法模型简单,预警准确率低,时常产生误报,反而增加了管理负担,降低了教师对技术工具的信任度。

人本层面:数据安全与伦理面对挑战,学生个人信息、行为数据、心理数据的大规模采集与应用,带来了巨大的隐私泄露和伦理失范风险。目前各校普遍缺乏严格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伦理审查机制和安全防护技术体系,这成为制约智能化管理深化推广的难点。

五、优化路径

(一)强化“智能思政一体化”,推动数据育人新模式。

构建智能思政平台:日常教育、社会实践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兴趣热点,实现思政内容的精准推送和教学策略的个性化调整,将价值引领运用到学生数字生活的各个方面。

建立“数智赋能”的精准治理体系: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校级“学生大数据中心”。研发多方面的学业预警、心理危机预警、就业困难预警模型,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准支持。

(二)提升管理人员的数字素养,实现角色转型。

实施“学生工作队伍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在绩效评价中引入数据指标,激励管理者主动拥抱和善用智能技术,完成从“经验型”到“智慧型”的蜕变。

(三)构建坚实数据安全与伦理屏障。

健全制度规范:明确数据全流程,建立数据不同层次的各种机制。强化技术防护、访问控制相关手段,保障数据。引入第三方安全评估,不定期开展排查,加强伦理审查,成立由技术专家、伦理学者、法律顾问、学生代表组成的数据伦理委员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伦理评估,确保技术应用向善。

六、结语

本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在不同维度上面临的深层困境,其本质是传统管理模式与数字化新时代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所构建的优化路径,强调以“智能思政一体化”为核心引领,以“数字素养提升”和“数据安全”为支撑保障,为 xx学院电子信息系提供系统改革方案。该路径不仅回应了技术赋能的趋势,更坚守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旨在推动学生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四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2.

[2] 顾鑫 . 数字赋能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挑战及策略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40(11):115 119

[3] 李倩 . 程彬 AI 赋能创新学生管理与应用实践策略研究 [J].教育视界,2025.(04):94- 96.

温亚娟(1992.6—),女,汉族,籍贯:河南商丘人,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助教,硕士学位,专业:艺术学,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