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嗓音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在门诊儿童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

朱芩 熊丽娟 吴敏文 张雪娟 齐程瑶

雅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雅安市 625000

引言

在儿童嗓音健康领域,声带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嗓音疾病,其发病率不容忽视。该病症主要表现为声嘶,不仅影响患儿的语言表达清晰度,还可能对其日常生活、社交互动及学习进程造成显著阻碍。传统治疗策略往往侧重于手术切除与药物治疗,然而,手术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以及部分患者术后复发的现象[1],促使医疗界不断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近年来,嗓音训练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2-5]。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科学指导患儿调整发声习惯,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从而减少嗓音的滥用与误用,从根本上改善嗓音状况,达到治疗嗓音疾病的目的 [4]。大量研究表明,嗓音训练在成人嗓音疾病的治疗中已展现出显著疗效 [5],为成人患者提供了除手术外的有效治疗选择。但在儿童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却相对匮乏。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其生理特点、心理发展及配合度均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将嗓音训练成功应用于儿童声带息肉的治疗中,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与探索。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嗓音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在门诊儿童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为患儿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 84 例声带息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声带息肉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 6 ~ 13 岁,合并有声嘶并发音后加重,经电子喉镜检查确诊为声带息肉;(3)患儿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声带小结、喉乳头状瘤、急慢性喉炎、癔症性声嘶者;(2)声带麻痹及神经系统疾病者;(3)可引起呼吸困难的心脏病及肺部疾病等。

1.2 分组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2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具体步骤如下:

1.2.1 为所有符合条件的患儿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1 ~84)。使用计算机软件Excel 生成随机数字序列。根据随机数字的奇偶性,将奇数患儿分配到观察组,其余分配到对照组,确保两组人数相等。分组完成后,由研究团队成员对分组结果进行记录并封存,以避免分组信息提前泄露。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行为干预 + 基础心理护理,行为干预包括指导患儿休声,减少日常生活中嗓音滥用和误用行为,如大喊大叫、频繁用嗓、清嗓、用力咳嗽等,避免错误的发声习惯,指导其按时作息,保障充足睡眠,心理护理包括治疗师每月1 次电话随访(5 分钟),讲解嗓音滥用的危害,鼓励家长每日给予患儿 1 次口头表扬(如“今天控制声音很棒”)。

实验组采用嗓音训练和心理护理。嗓音训练采用 2 人小组面授形式进行,每周 1 次,每次 30-40 分钟,共治疗 4 次,其后在家巩固训练 3 月,有不适者随诊。训练内容包括:放松训练包括指导患儿颈部放松、下颌部放松、打哈欠 - 叹息放松、舌根部放松;呼吸训练包括指导患儿腹式呼吸、发摩擦音 /S/、吹蜡烛、发音训练包括指导患儿软起声练习、共鸣训练包括咀嚼法、元音滑动;泛化练习包括词语、句子及功能性短语练习,录制标准化教学视频,确保不同治疗师操作一致性。心理护理包括训练前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问题,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现场训练及陪同家庭练习,帮助患儿建立信心及提高患儿依从性,必要时微信视频打卡,治疗师予以患儿肯定及鼓励,教会使用肢体语言代替大喊大叫,指导患儿深呼吸 10次缓解不良情绪,患儿、家长与治疗师一起制定奖惩规则来减少嗓

音滥用和误用行为。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2022-025 号),所有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允许随时退出且不影响后续治疗。

1.4 评估方法

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行 VHI-13 量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估以及电子喉镜检查和嗓音声学分析。VHI-13 量表:要求患儿或者家长对每个问题进行打分,相应选项分别代表该感受发生的频度。某一方面分数越高,说明嗓音障碍对患者这一方面影响越大;总分越高,说明患者对自己发音障碍主观评估越严重。该量表可以了解嗓音障碍相关疾病对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及心理功能的影响。动态电子喉镜:治疗前后,患儿均行电子喉镜检查,观察声带息肉的体积及声带闭合间隙情况。声学分析仪:治疗前后,应用嗓音分析软件进行嗓音评估,患儿以自然舒适的音调和音强发元音 /aI 持续 3 ~ 5s,连续录制 3 次,分析得出声学参数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声门噪声激发比(GNE Ratio)。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SPSS 29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 VHI-13 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见表1

表1.VHI-13 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 1=84 )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声带息肉体积均减小,声带闭合间隙变小,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

图3- 1 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休声后息肉体积较前期减小

图 3- 2 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训练后声带息肉体积较前期

减小

图3- 3 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较观察组声带闭合间隙更小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嗓音声学参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嗓音声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嗓音声学分析( 1=84 )

3 讨论

儿童声带息肉是指发生在声带黏膜上的局限性良性增生物,通常呈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类似水泡或乳头状突起。在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是引发儿童嗓音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6]。儿童一旦患上声带息肉,声音嘶哑便会随之而来。这一症状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极大地限制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在唱歌、游戏、课堂举手发言等需要发声的场景中,这些孩子往往表现欠佳。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不喜欢说话,逐渐远离社交,陷入自卑、消极的情绪当中,做事也容易放弃,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有一些孩子则会表现出脾气暴躁,常常通过大喊大叫、大声哭喊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达到自己的目的,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嗓音滥用及误用的不良习惯。本研究结果显示,嗓音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对儿童声带息肉的改善效果显著。如表 1 所示,对照组在 VHI-13 总分(9.02±6.41 vs3.42±3.57,P<0.01)及生理维度(6.52±4.34 vs2.31±2.36,P<0.01)上的改善尤为突出,表明干预方案能有效缓解声带功能障碍及相关躯体症状。尽管功能维度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P=0.06 ),但其降低趋势提示嗓音训练可能对日常交流能力具有潜在益处,需进一步验证。此外,情感评分的显著差异(0.82±1.23 vs 0.21±0.68,P=0.01)凸显了心理护理在儿童患者情绪管理中的重要性 . 此外,声学分析基线数据显示,对照组在干预前的基频微扰(1.68)和振幅微扰(14.23)均高于观察组(2.54和 15.0),提示对照组患儿初始嗓音功能受损更严重。然而,干预后对照组基频微扰降低 75.6%(P<0.01),振幅微扰降低 42.4%(P<0.01),声门噪声激发比提升 100% (P<0.01),显著优于观察组,这与 Barsties V Latoszek B 提出嗓音疗法可以作为独立治疗 [7],Sonbay Yılmaz ND 通过嗓音疗法可以频微扰、振幅微扰和 NHR 的结果显著好转 [8] 结论相符,故嗓音训练可显著改善声带息肉患儿的发声质量,促进声带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心理指导能有效干预患儿遇事急躁、大喊大叫等不良情绪,两者结合可以增强治疗效果,获得较好发声,并且教会患儿正确用嗓,改掉嗓音滥用及误用的不良发声习惯,从而确保长期疗效。此模式为门诊儿童嗓音康复提供了可推广的标准化流程。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代表性。其次,随访时间较短,未能评估长期疗效。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探讨不同年龄段患儿对嗓音训练的反应差异。

嗓音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声带息肉患儿发声质量,教会患儿正确用嗓,促进声带功能恢复,能有效干预患儿的不良情绪,是一种儿童友好型干预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嗓音质量,还能避免患儿出现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探索个性化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巫荣辉 , 钟晶 . 嗓音训练促进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嗓音恢复 的 效 果 评 价 [J]. 上 海 医 药 ,2023,44(6):42-46.DOI:10.3969/j.issn.1006-1533.2023.06.011.

[2] 巫荣辉 , 钟晶 . 嗓音训练促进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嗓音恢复 的 效 果 评 价 [J]. 上 海 医 药 ,2023,44(6):42-46.DOI:10.3969/j.issn.1006-1533.2023.06.011.

[3] 尹敏敏 , 张梓琴 , 刘叙一 , 等 . 嗓音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音质的疗效 [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 29(1):3.DOI:10.3969/j.issn.1006-7299.2021.01.017

[4] 王璐 , 赵大庆 , 任盼 , 等 .ABCLOVE 嗓音训练法改善儿童声带小结发音功能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 20(1):4.DOI:10.3969/j.issn.1672-4933.2022.01.005.

[5]Papadopoulos A, Voniati L, Ziavra N, Tafiadis D. The Effectiveness of Lee Silverman Voice Treatment (LSVT LOUD) on Children’s Speech and Voice: A Scoping Review. Brain Sci. 2024 Sep 19;14(9):937. doi: 10.3390/ brainsci14090937. PMID: 39335431; PMCID: PMC11429989.

[6]Barsties V Latoszek B, Watts CR, Hetjens S, Neumann K.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Voice Treatments for Vocal Fold Polyp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Med. 2023 May 13;12(10):3451. doi: 10.3390/jcm12103451. PMID: 37240557; PMCID: PMC10219546.

[7]Balakrishnan S, Santhi T, Afsal EM. Dysphonia in Children; Clinical Profil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Outcomes: An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23 Dec;75(4):3248- 3255. doi: 10.1007/s12070-023-03952-6. Epub 2023 Jun 19. PMID: 37974702; PMCID: PMC10646136.

[8]Sonbay Yılmaz ND, Afyoncu C, Ensari N, Yıldız M, Gür ÖE. The Effect of the Mother’s Participation in Therapy on Children with Vocal Fold Nodules.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2021 Nov;130(11):1263-1267. doi: 10.1177/00034894211002430. Epub 2021 Mar 18. PMID: 33733874.

【项目基金】 重点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2KJJH0049

【通讯

作者简介】熊丽娟,女,副主任护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