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

作者

李景梅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1603

引言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担当、强化国家观念、提升个体素质的核心部分,高校辅导员身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元素,肩负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健全人格的重任,伴随高校教育走向多元化以及大学生群体愈发复杂,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功能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剖析高校辅导员于思想政治教育里的角色与功能,本文意在揭示辅导员工作价值以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与背景

(一)高校辅导员的历史发展与定位

高校辅导员身处高校教育体系里的关键岗位,其发展进程实现从传统行政管理到现代教育支持的转变,辅导员工作聚焦于学生日常管理与学业指导,然而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高等教育要求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角色慢慢延伸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多个范畴,辅导员不只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推动人,职责从传统的行政事务处理工作,逐渐转变为综合性育人事务,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定位不断得到深化与强化 ⌊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当今社会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随着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极大转变,现今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广泛,思维模式愈发独立且多元化,致使传统思政教育的方法与内容难以契合当代学生需求,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里的作用愈发关键,既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应借助多种途径高效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协助学生在繁杂信息环境中理性思索、作出合理抉择。

(三)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身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在促使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与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辅导员和学生日常接触频繁,不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推进者,辅导员借助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互动,辅导员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增强学生思想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领者,开展的工作会直接左右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2]。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角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牵头人,承担起策划与执行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任,这些活动包含但不仅限于党团建设、政治理论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辅导员借助组织各类教育活动,给予学生了解国家政策、进行理论学习的契机,提升对国家发展走向的认知,此类活动推动学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培育集体意识与社会担当,辅导员应结合学生特性与思想动态,规划贴合实际且具吸引力的教育内容,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切实吸引学生参与和关注。

辅导员必须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评估,保证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借助收集学生的反馈与参与表现,辅导员评估活动实际成效,依据反馈迅速调整活动内容与形式,使教育活动更贴合学生需求和喜好,这种依托反馈的调节机制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靶向性与实际成效,保障每项活动都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借助这样的组织与调节,辅导员可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之更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心理需要 ⌊3⌋ 。

实际操作时,辅导员不只是活动组织者,更是推动者与引导者,在每场政治理论学习及集体讨论期间,辅导员既传授理论知识,又通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对政策和理论形成深刻认知,采用这种组织模式,辅导员不只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还协助学生让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进而提升学生思想觉悟与社会责任感,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引领者与支撑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步进入高校教育者的关注视野,处于大学阶段,学生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像学业重负、就业难题人际困扰等,这些因素极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辅导员在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学生心理状态的引航人,有义务留意学生心理状况,借助多样方式的疏导与扶持,助力学生摆脱心理困境,辅导员的职责不只是学业管理,还涉及对学生情感、心理以及生活状态的关切。

辅导员借助个别交谈、心理健康宣讲和团体辅导等途径,给予学生情感支撑,协助消除心理上的迷茫与负担,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可及时察觉并开展疏导工作,给予必要的心理介入,定期与学生沟通,辅导员能敏锐捕捉学生情感或心理上的变化,随后实施恰当干预举措,协助学生舒缓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针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辅导员可提议其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被忽视。

辅导员也能够借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来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及相关主题活动,助力学生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意义,掌握自调适与求助的方法,借助教育和干预融合的途径,可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让在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难题时,能维持健康心理和积极生活态度。详情如图1 所示。

图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流程

(三)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者

高校辅导员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功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单纯进行理论讲授,还应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辅导员身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助力者,肩负着引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项工作的重任,这些活动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还能提升的领导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凭借这些活动,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透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进而将其融入自身行动。

辅导员开展并规划多样课外活动,助力学生在非课堂环境提升综合素质,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等,学生既能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还可借助培养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增强个人综合素养,辅导员借助与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延展学生的社会人际网络,提高综合技能与社会适应水平,这既助力学生增强职业竞争力,也推动形成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14J

辅导员也应聚焦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依照学生兴趣与优势,提供恰当的引导与扶持,助力挖掘自身潜力,培育兴趣爱好,在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进程中,辅导员借助和学生的交流,激活的创新思维与领导潜能,助力学生树立自信,提升自发展的驱动力,借助这种多维度培养,辅导员既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水平,还推动在社会、职业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助力成为综合素质更优的现代公民。

三、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

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里的核心作用是助力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是思政教育最根本的目标之一,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始塑造的关键阶段,辅导员借助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有效引领学生把握社会发展趋向、知悉国家政策走向,助力在复杂社会环境里找准正确的价值定位 151

辅导员借助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向学生输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主流思想,像社会主义道路抉择、民族复兴使命、国家法律体系等,辅导员不光要协助学生弄懂这些理论,关键在于激励依据自身实际状况展开思考,助力其把理论内化为信念与行动指南,辅导员借助定期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社会热点问题研讨等活动,助力学生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加深对国家发展全局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形成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体系。

辅导员也借助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多样方式,引领学生对自身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不少大学生在成长阶段会遭遇价值观方面的迷茫,辅导员借助一对一辅导,可促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在繁杂价值取向中做出理智选择,凭借这些入微的引导,辅导员能协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在人生抉择时更坚定、更理智。

(二)引导与促进学生思想认同的功能

大学生处于身份认同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此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步入大学后,大学生会面临各异的思想观念、文化背景与社会观念,对其思想形成影响深远,处于这一时期,学生逐渐构建起对社会的认同感,此过程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影响重大,辅导员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协助学生在思想认同阶段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培育正确的社会认同感。

辅导员应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助力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认同国家的历史使命与未来发展方向,借助定期开展的理论学习与集体研讨,辅导员可助力学生明确国家的历史重任与时代使命,进而强化的国家认同感,辅导员可结合国家发展趋势和时政热点问题,引领学生探讨中国在全球化环境下的角色与责任,助力学生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与实践意义。

辅导员借助与学生的沟通,可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辅导员借助一对一交流或小组研讨的方式,跟学生搭建起坚实的信任桥梁,以便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状态,结合学生思想状态,辅导员可拟定个性化引导策略,协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社会认同感,个性化的教育与引导模式可有效规避“千篇一律”的教育手段,让辅导员的引导更精准有效。

(三)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塑造的功能

大学生处在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辅导员在这一进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进入大学后,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这些对思想的影响十分深远,在这一阶段,学生们渐渐建立起对社会的认同感,此过程对其未来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影响极大,辅导员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助力学生在思想认同阶段正确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培养正确的社会认同感。

辅导员要凭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理解并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对国家历史使命和未来发展方向形成认同,通过定期组织理论学习与集体研讨,辅导员能够协助学生明确国家的历史重任以及时代赋予的使命,进一步增强的国家认同感,辅导员还可结合国家发展态势和时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与责任,助力学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深度领会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意义。

辅导员凭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走向和价值取向,通过一对一沟通或小组研讨,和学生构建起稳固的信任纽带,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困惑和心理状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拟定个性化引导策略,助力学生树立合理的社会认同感,个性化教育引导模式能有效规避“千篇一律”的教育手段,提升辅导员引导精准度与有效性。

结论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不容小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又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意义重大,伴随时代演进,辅导员工作面临全新挑战,增强辅导员专业技能和教育水准,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高校需加大对辅导员的培养与支持力度,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拓展,从而更好助力大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磊 , 金棪 .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 [J]. 公关世界 ,2025(7).

[2] 张琪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J]. 世纪桥 ,2024(19):56-58.

[3] 赵丰颖 , 王乐乐 .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2020.DOI:10.12321/j.1673-9574.2020sx.06.241.

[4] 朱玲玲 , 张春艳 . 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析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21(1):313-314.

[5] 郑洁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 科教文汇 ,2020(19):2.DOI:10.16871.

作者简介:李景梅(1971 年11 月),女,阜阳人,本科,主要从事纪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