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真实困惑” 为锚点: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课堂实施与效果分析
洪丹妮
晋江市安海镇桥头中心小学 福建省晋江市 362261
引言
困惑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自然产物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起点传统教学往往回避或快速消解学生困惑从而忽视困惑背后蕴含的教学契机,深度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并关注学习的本质与内在逻辑。当教师以学生真实困惑为锚点组织教学时能够真正触及学生认知的核心区域引发深层思考与主动建构,真实困惑不仅体现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更揭示知识生长的自然轨迹为深度教学提供精准的着力点与有效的实施路径。
一、真实困惑在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一)激活学生认知冲突促进深度思维发展
学生的真实困惑往往蕴含着深层的认知冲突这种冲突恰恰是思维发展的重要契机,当学生面对“为什么正方形既可以说是正方形,又可以说是长方形”这样的困惑时其内心正经历着直观感知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教师敏锐捕捉这种认知失衡状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动机。真实困惑不同于教师预设的伪问题它源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真实缺口,承载着个体独特的思维轨迹与认知特点,学生在努力化解困惑的过程中原有的知识框架受到冲击新的认知结构逐步建立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与创造性得到有效锻炼,这种基于真实困惑的思维激活过程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深层发展,使其逐步形成质疑与探究及反思的良好思维习惯[1]。
(二)精准定位学习起点优化教学设计导向
学生真实困惑的表达为教师提供最直接与最准确的学情诊断信息成为精准定位学习起点的重要依据,传统教学往往基于教材编排顺序或教师主观判断来确定教学起点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不匹配的问题,而学生的困惑恰恰标示着其认知的边界与盲区教师通过深入分析困惑的类型及层次与成因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现状及发展需求。这种基于困惑的学情分析具有动态性与个性化特征不仅能够揭示群体的共性问题更能发现个体的独特需求,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真实困惑还为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学设计从经验导向转向证据导向实现教学的精准化与高效化。
二、以真实困惑为锚点的深度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设困惑情境引发学生主动质疑探究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够自然生发学生真实困惑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应当具备认知冲突性与生活关联性及探究可行性的特征,有效的困惑情境往往呈现表面简单而内在复杂的特点能够在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埋下认知的“陷阱”,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单元教学中,当教师呈现各种四边形让学生分类时学生往往会产生“为什么正方形既可以说是正方形,又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困惑,这种困惑源于学生对图形概念层次关系理解的不充分。同时在周长概念学习中学生面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的定义时会困惑于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种困惑推动学生思考测量方法与计算策略,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保持适度的“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困惑在自然而然的探索中浮现,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困惑的萌芽状态及时调整情境的复杂度与探索的方向确保困惑能够成为推动深度学习的有效动力[2]。
(二)搭建困惑支架引导学生深度思辨建构
学生产生真实困惑后教师的关键任务是搭建适宜的学习支架并引导学生在困惑中思辨,在思辨中建构新知这种支架不是简单的答案提供而是思维工具的给予与探究路径的指引及关键节点的点拨有效的困惑支架具有层次性与开放性特征,教师通过问题链的巧妙设计复杂困惑分解为可操作的子问题,让学生在逐步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思维的递进与认知的深化,支架的搭建还需要体现个性化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困惑类型与认知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有些学生需要直观材料的辅助有些学生需要逻辑推理的引导有些学生则需要同伴交流的启发,概念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深度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适当的支架搭建帮助学生实现概念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 [3],教师在支架搭建过程中要把握“支持而不代替”的原则既要防止学生在困惑中迷失方向又要避免过度干预影响学生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实现困惑的自主化解与知识的深度理解(见图1)。
图1 真实困惑的深度教学实施流程图

三、真实困惑锚点教学的实施效果与价值体现
(一)学习参与度显著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优化
基于真实困惑的深度教学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思维活跃程度,困惑作为学生内在认知需求的外在表现具有强烈的驱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持续而深入的探究行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主动的问题解决者,他们在解决困惑的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注意力集中度与更强的思维持续性及更深的情感投入度,这种参与不仅体现在外显的行为表现上更体现在内在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学生开始主动调用已有知识积极寻找解决策略勇敢尝试不同方法这些都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同时在解决真实困惑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显著优化,他们逐步养成质疑精神与批判意识及创新思维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获得而是追求对问题本质的深度理解与对解决过程的反思总结。
(二)知识理解更加深刻核心素养有效发展
学生通过解决真实困惑获得的知识理解具有深刻性与稳固性特征这种理解超越表面的记忆及模仿达到本质的把握与灵活的运用,当学生经历从困惑到理解的完整认知过程时他们不仅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与内在逻辑及应用条件,这种深度理解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面对变式问题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与解决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解决真实困惑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他们在抽象概括中发展数学抽象素养在逻辑推理中强化推理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建模意识在反思总结中培养数学表达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解决真实困惑的综合实践中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结语
以真实困惑为锚点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体现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深刻把握与对教学本质的准确理解,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充分发挥困惑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促进深度学习的“资源”。实践证明当教师善于捕捉与利用及转化学生的真实困惑时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将大幅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将更加主动与深入与持久,这一教学理念与实施策略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秦燕 . 基于深度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5,(07):132.
[2] 肖太迎 . 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J].华夏教师 ,2025,(S1):72- 74.
[3] 刘丽娟 .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J].华夏教师 ,2023,(30):40-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