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在高考美术速写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赵勇

上海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一、高考美术速写考试变革与传统教学挑战

1.1 考试要求转变:时间延长与创作性提升

这两年,高考美术速写考试迎来了重大变革,考试时间延长至两小时,考核内容也从单一的人物速写转变为更具综合性和创造性的速写创作。

1.2 核心教学挑战:系统性提升速写创作能力

这一转变无疑对传统的美术速写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新挑战。如何在这延长却依然紧张的时限内,系统性地提升学生的速写创作能力,包括构思、构图、表现力和完整性,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

二、信息技术赋能速写教学的核心路径

2.1 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与精准度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引入数字化工具和在线平台,教师能够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指导学生的速写创作实践。

2.2 智能评估优化学习路径与反馈

例如,利用专业的在线速写训练软件,学生得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针对性练习;系统内置的智能评估功能可即时分析学生作品,精准指出在线条、比例、动态或结构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与优化。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与反馈时效性,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路径和体验维度,为他们在高考美术速写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3 学生信息素养与硬件普及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当代高中生在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方面普遍有所增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经历了网络课程的广泛洗礼与日常浸染。小红书、抖音、B 站等泛娱乐化平台,已悄然演变为他们重要的学习园地,成为获取灵感、技巧和知识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高性能电子产品在高中学生群体中已高度普及,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便携性,为突破传统学习模式、提升学习效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硬件条件和技术可能。

然而,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这些电子产品作为学习利器,而非将其沉溺为游戏娱乐和时间浪费的源头,其关键核心在于教师的策略性引导和正向干预。

三、社交媒体平台的学习生态构建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建立结构化的在线学习社群,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小红书、B 站等平台的社交属性进行速写作品的分享与深度讨论。例如,在小红书上开设专门的班级或学科速写专栏,鼓励学生定期发布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最终作品,并撰写创作心得;通过点赞、评论和收藏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观摩、交流与启发,从而在虚拟空间也能形成积极进取、互助共进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应主动筛选并推荐平台上优质的速写教程、大师示范、行业动态等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通过 B 站等视频平台进行系统化学习,有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认知边界。

对于笔记本电脑、iPad 和智能手机等学生日常必备的电子产品,教师可以深入教授学生如何将这些工具转化为强大的速写学习辅助系统。具体而言,指导学生使用手机的高清摄像头随时随地捕捉生活中的动态瞬间、人物姿态或场景细节,积累丰富的视觉速写灵感库;利用 iPad 上的专业绘画软件(如 Procreate)进行高效的速写草图绘制、分层练习、反复修改和效果尝试;运用笔记本电脑强大的存储、整理和展示功能,系统地建立和管理个人的数字速写作品集,方便复习、回顾和作品集的电子化提交。通过这些具体的、目标导向的操作方法,学生能够将手中的电子产品切实转化为提升艺术技能和创作效率的得力助手,有效规避其作为娱乐消遣工具的风险。

四、数字工具重构速写创作全流程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新型的创作型速写题目,对学生的艺术主体性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种主题性创作模式实际上与大学阶段的专业艺术教育要求紧密衔接,它涉及到复杂的构图意识、对人物站、坐、蹲等各种姿态的精准把握与生动表现,以及更深层次的构图原理应用。因此,一个完整的创作性速写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前期素材收集与筛选、创意构思与主题提炼、构图设计与反复推敲、到实际绘画执行直至作品最终完成的整个闭环。

这种即时、精准的反馈机制,如同一位随时在旁的“AI 助教”,使学生能在错误发生的当下就得到纠正指导,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因等待教师集中点评而产生的延误,极大压缩了“尝试- 错误- 认知- 修正”的学习周期,显著提升了练习效率和技能掌握速度。同时,AI 眼镜能持续记录学生在不同练习中的表现数据,生成技能成长轨迹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在构图能力、线条控制、动态捕捉等方面的进步趋势和仍需加强的环节,这种可视化的成长反馈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自信心。AI 眼镜的应用不仅优化了教学流程的效率和精准度,还通过数据化和互动性促进了更为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这种高度智能化、资源丰富且反馈及时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系统、更快速地掌握核心速写技能,全面提升艺术素养,为迎接高考美术速写考试乃至未来的艺术深造做好更充分、更扎实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