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小学生认真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作者

刘静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二小学

引言

倾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和沟通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材以 “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 为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索数学知识,而有效的互动交流必须建立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小学生存在“只愿说、不愿听”“听不完整、听不明白”等问题,不仅影响自身知识的吸收,还会干扰课堂教学秩序。因此,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探索科学有效的倾听习惯培养方法,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营造氛围,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倾听产生兴趣时,才会主动投入到课堂倾听中。小学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生活情境、有趣的数学活动,为教师营造倾听氛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在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中,教材呈现了“动物园里的动物”“校园里的物品”等情境图。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设计“数学故事分享会”活动:先展示情境图,让一名学生结合图中内容编一个简短的数学故事(如“动物园里有 3 只猴子,又跑来 2 只,现在一共有几只猴子?”),其他学生需要认真倾听故事内容,然后回答故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倾听小能手”奖励机制,对能准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贴纸奖励。这种结合教材情境的互动活动,将倾听与有趣的数学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倾听的价值,从而主动参与倾听。

又如在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教学中,教材安排了“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展示教材中的对称图形图片,让一名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对称特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后补充自己的发现。通过这种“倾听 — 补充”的互动模式,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倾听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对称图形的理解,同时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二、树立榜样,引领倾听之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倾听榜样,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倾听示范和挖掘学生中的倾听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倾听示范。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的“探索计算方法”活动,当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计算思路时,教师要停下手中的工作,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地看着汇报学生,并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在学生汇报结束后,及时反馈:“我刚才认真听了你的发言,你提到用‘拆数法’计算 32×120 ,先算 32×100=3200 ,再算 32×20=640 ,最后把结果相加,这个方法很清晰,谢谢你的分享。”教师的这种倾听示范,向学生传递了认真倾听的态度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才是有效地倾听。

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中的倾听榜样。在二年级上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的“竖式计算练习”中,当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竖式计算过程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倾听状态,对那些坐姿端正、眼神专注、能在学生演示结束后提出合理疑问或补充建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大家看,小明在刚才的倾听过程中,不仅认真听了同学的计算步骤,还发现了竖式中‘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关键要点,并且准确指出了同学书写时的小问题,他就是我们今天的‘倾听小榜样’!”通过树立身边的倾听榜样,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主动向榜样学习,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三、制定规则,规范倾听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的倾听规则能让学生知道在课堂倾听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规范自己的倾听行为。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适合数学课堂的倾听规则。

在制定倾听规则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教学活动需求,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观察物体”教学中,教材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模型,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由于该教学活动需要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观察结果,再对比自己的观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该活动讨论倾听规则:“在描述观察结果时,我们需要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呢?”学生经过讨论后,可能会提出“不打断别人发言”“听清楚同学说的观察方向和看到的形状”“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再举手”等规则。教师将这些规则整理成“数学课堂倾听守则”,并张贴在教室的数学角,在后续的教学中严格执行。

在规则执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提醒学生遵守规则。如在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单元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当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时,若出现有学生随意打断他人发言的情况,教师可以及时提醒:“还记得我们共同制定的倾听守则吗?要等同学说完再发言哦,这样才能听完整他的解题思路,也许他的方法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通过不断强化倾听规则,让学生逐渐形成规范的倾听行为,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四、传授技巧,提升倾听能力

除了激发兴趣、树立榜样、制定规则外,传授具体的倾听技巧,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倾听,提升倾听能力。结合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针对性地倾听技巧指导。

在“概念教学”中,如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可以传授“抓关键词倾听”的技巧:“同学们在倾听老师和同学讲解分数意义时,要重点关注‘平均分’‘部分’‘整体’这些关键词,因为它们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在后续的教学中,当学生分享对分数的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运用该技巧进行倾听,并提问:“刚才这位同学在讲解分数时,提到了‘平均分’吗?他是怎样描述‘部分’和‘整体’的?”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倾听”的技巧,提升倾听的有效性。

结语

培养小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倾听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优势,从营造氛围、树立榜样、制定规则、传授技巧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倾听、有效倾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让认真倾听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蕾.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 小学生( 下旬刊 ),2020,(06):84.

[2] 张利 . 对小学数学课堂倾听现状的反思 [J]. 陕西教育 ( 教学版 ),2024,(09):36.DOI:10.13617/j.cnki.sxnedu.2024.0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