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海燕 马彦 邱红花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753200
慢性精神分裂症(SCH)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个体行为能力的整体下降,也就是孤僻、内向、懒惰、社会功能严重退化等,尤其是衰退期,其社交能力、社交兴趣、个人卫生、生活自理能力等都有严重的缺陷,一般的治疗与护理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研究选定2022 年1 月到2024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3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心理护理治疗对其进行思维能力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具体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定2022 年1 月到2024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3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者列入研究分析,随机性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 例。对照组中男患者9 例,女患者6 例,年龄段26-39 岁,平均 (31.25±3.22) ,病程 1-17年,平均(7.59± 2.49)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7 例,年龄25-36岁,平均 (30.11±3.35) ,病程 1-15 年,平均 (7.37±2.26) 年。所有患者都满足CCMD—2R 的诊断标准,患者没有明显的身体疾患。他们的年龄、病程,在统计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之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化。虽然精神分列症病患经过治疗后,病症得到了缓解或者是康复,但他们的潜意识中却隐藏着非常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障碍,就会造成病人不服从治疗,乃至于病情复发。对不太合理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要进行科学的阐述,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并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病情,使患者深刻认识到医治的首要和必要,并积极主动接受检查。
医护人员在和患者的接触过程中,必须做到对病人的尊敬,要与病人构建均等、融洽、协作的关联,在精神上予以病患大力支持,获取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在全面理解病人的病情,观注患者的病态心理 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挖掘出病人身上的积极要素,并尽最大可能的加强和拓展其功能。例如,在病人发现病情后,要不断地向病人解释,心理障碍是可以治愈的,要让病人把自己的种种误会和顾虑都讲出来,并且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肯定的承诺,让病人逐步了解病情的本质,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了解病人和家人、社会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对其失衡状况进行客观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引导,努力让其回归常态。比如,专门针对病患可能出现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人沟通不便、对周围毫无意义的需求等,康复指导的人可以为大家提供相关问题信息,让她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缺点,然后再用告诫、引导、教授、建议等方式,对其进行纠正和完善,从而形成新的心理习惯和社会习惯,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 SPsS22.0 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使用(x± s)的方式来对研究中生成的计数数据进行了统计,并通过t 检验,在 P<0.05 的情况下,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1.4 分析指标
对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标准化的精神状态评定,并用 5 个等级(0~4)进行评定。
2、结果
慢性的神经病患者标准化精神疾病评价量表,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了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转变,经由 2 组对照,察觉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取得了明显的改善,这意味着,凭借心理护理治疗的介入,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的生活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价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组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 (P<0.05) 。如表1。
表1 两组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评分分析 (x±σs)

3、讨论
随著社会的发展,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改变,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已逐渐为病人及家属所接受,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心理护理的本质是一种干预,通过给患者提供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服务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让人在面对促进护理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层面的护理问题的时候,能够作出行为决策,减少对护理产生的风险因素,自觉地采用有益于护理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此研究中,我们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药物治疗,并对病人进行了个性化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通过学习不同的知识,使病人与病人的沟通变得更加频繁,一些病人在一起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了普通人所没有的情绪经验,从而让他们在恢复健康之后,能够更好地回到社会,从而让自己对自己的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面对现实的过程中,能够克服消极的认知,增强自信心,改善认知能力。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明显提升其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博;韩超;张翔;李炳青.整合式心理护理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06)
[2]姚雨晴;俞敏燕;邹展平;蒋玲;朱晓璐.团体自我肯定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病耻感的干预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3(12)
[3]张颖;王若梅:李刚;李璐莎.综合心理干预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3(5)
[4]朱小永.整合式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05)
[5]王胜男.整合式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