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建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魏珏
武汉市麓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引言
在房建建筑施工领域,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既有建筑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构性能逐渐下降,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新建建筑中,也可能因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结构问题。结构加固技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提升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因此,深入研究其在房建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房建建筑结构常见问题及成因
1.1 结构裂缝
结构裂缝是房建建筑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其成因复杂多样,一方面,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会使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另一方面,施工质量问题也是导致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如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养护不当等,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而引发裂缝。
1.2 结构构件承载力不足
随着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或使用年限的增加,原有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可能无法满足新的要求。例如,在既有建筑中增加楼层或进行大型设备安装时,会使结构的荷载大幅增加,若原结构构件设计承载力较低,就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情况。此外,材料老化、腐蚀等问题也会导致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下降。
1.3 结构整体性受损
一些房建建筑在遭受地震、火灾等灾害后,结构的整体性会受到严重破坏。地震作用会使建筑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导致构件连接部位松动、断裂;火灾高温会使混凝土爆裂、钢筋强度降低,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常用结构加固技术
2.1 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通过增加构件截面积和配筋量,显著提升结构承载力和刚度。该方法适用于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的性能提升,尤其适用于承载力不足或截面尺寸偏小的情况。施工时需对原构件表面进行凿毛、植筋等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有效黏结。新增钢筋需通过可靠锚固与原构件钢筋连接,形成整体受力体系。设计时需考虑新增荷载对基础的影响,并验算构件的抗弯、抗剪及抗压性能。尽管该方法加固效果显著,但施工周期较长,且可能影响建筑净空和使用功能,适用于对空间要求不高的结构加固。
2.2 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借助高强结构胶将钢板与混凝土构件黏结,形成复合受力体系,有效提高构件抗弯、抗剪能力。该方法适用于梁、板等受弯构件的加固,施工便捷且对原结构影响较小。施工前需对混凝土表面打磨清理,确保黏结面的平整度和清洁度。钢板需进行防锈处理,胶黏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加固效果,需确保其抗老化、耐高温等特性满足要求。该方法不显著增加构件自重,但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需避免空鼓、脱胶等问题,适用于空间受限且需快速加固的工程。
2.3 碳纤维加固法
碳纤维加固法利用碳纤维布或板材的高强度特性,通过环氧树脂黏结至构件表面,显著提升其承载能力。碳纤维材料具备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势,适用于梁、柱、墙等多种构件加固。施工时需确保基面处理达标,树脂浸润充分,避免气泡和褶皱。该方法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适用于抗震加固及历史建筑保护。但其长期耐久性受环境温湿度影响,需定期检查维护。相较于传统加固方式,碳纤维加固施工周期短,适用于对建筑外观和功能影响要求严格的工程。
2.4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采用角钢、钢板等型钢构件包裹原混凝土结构,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形成组合受力体系,大幅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该方法适用于混凝土柱、墙等抗压构件的加固,尤其适用于抗震性能提升。施工时需确保钢构件与混凝土紧密贴合,并采用灌浆料填充缝隙以提高整体性。
外包钢加固虽能显著增强结构性能,但钢材用量较大,成本较高,且可能影响建筑外观。适用于承载力严重不足或需快速提升抗震能力的结构加固工程。
3 结构加固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点
3.1 全面检测与评估
全面检测与评估是结构加固的首要环节,需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与科学的评估方法。检测过程中需运用回弹法、超声法、钻芯取样等手段测定混凝土强度,使用钢筋扫描仪检测钢筋配置情况,借助裂缝观测仪记录裂缝形态与发展趋势。评估阶段应建立精确的结构计算模型,考虑材料劣化、荷载变化等影响因素,进行承载力验算与抗震性能分析。对于历史建筑还需评估其文化价值,在加固过程中予以保护。检测评估报告应全面反映结构现状,为后续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3.2 合理选择加固方案
合理选择加固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多重因素。对于混凝土结构,需根据构件受力特点选择增大截面、外包钢、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等不同方法;钢结构加固则可采用焊缝补强、螺栓连接或增设支撑等方式。方案比选时应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权衡加固效果、施工难度及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特殊情况下需进行加固试验验证方案可行性,重大工程还应组织专家论证。方案确定后需进行精细化设计,确保新旧结构协同工作。
3.3 严格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加固效果的关键环节。施工前需编制专项方案并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施工中严格执行工序验收制度。材料进场需复验主要性能指标,胶粘剂等关键材料应进行适配性试验。重要工序如界面处理、结构胶施工等需全程监控,焊接作业需进行无损检测。对于复杂节点或特殊工艺应制作样板段,验收合格后再大面积施工。施工全过程需留存影像资料,建立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
3.4 注重加固后的验收与维护
加固后的验收与维护是确保长期性能的重要保障。验收应采用原位测试、载荷试验等方法验证加固效果,重要部位可进行长期监测。维护阶段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重点观察新旧材料结合部位、应力集中区域的变化情况。对于采用新型材料的加固工程,需制定专门的维护方案。维护记录应纳入建筑健康档案,为后续可能的再加固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确保加固工程发挥持久效益。
结束语
综上,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建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结构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加固技术和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和加固后的验收与维护。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结构加固技术,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房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构加固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房建建筑施工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胡蓓芳.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飞帆集团有限公司;,2025:250-253.
[2]石蔚涛.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建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1):106-108.
[3] 宋波. 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2020,(04):193.
[4] 张晓军. 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有效应用[J]. 门窗,2019,(16):27-28.
[5]李浪.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价值[J].建材与装饰,2019,(0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