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背景下益阳文旅康养融合产业发展研究
唐姗姗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一、 现状与背景
2024 年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要“ 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完善相关规定便利老年人出游” ,要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0 年12 月31 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20〕59 号),提出要“ 打造多元化养老产业布局。推进养老产业与医疗、保险、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居养老、康养小镇、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 ;《益阳市“ 十四五” 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规划》提出要“ 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等等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政策出台为文旅康养产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策依据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 益山益水,益美益阳” 的城市形象生动概括了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特质。资水穿城而过,境内有“ 湖南省最美湿地” 南洞庭湖湿地,水质清澈,候鸟云集,是生态观鸟和湿地疗养的绝佳去处。安化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江洪山竹海等地,森林覆盖率极高,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堪称天然氧吧和森林康养圣地。益阳不仅生态环境优越,还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楚文化、梅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孕育了黑茶文化、码头文化、三国文化(如鲁肃堤、关羽单刀赴会故地)、名人文化(如三周文化:周扬、周立波、周谷城)、竹文化(桃江“ 楠竹之乡” )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的生态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益阳文旅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益阳市文旅康养融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优势突出、机遇难得,但目前益阳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发展瓶颈首先是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缺乏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目前,文化、旅游、康养三大板块基本处于“ 简单叠加” 状态,而非“ 化学融合” ,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高位协调机制和统一的发展规划,导致资源整合度低,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其次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现有的文旅康养产品大多是简单的观光和民宿为主,缺乏深度的体验性和疗愈性。与此同时,益阳本地的黑茶特色、洞庭湖生态、竹文化、三周文化等核心IP 未能与之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转换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特色品牌形象模糊。虽然目前益阳已经打造了“ 清溪书屋” “ 明清古巷” 等有知名度的文旅IP,但与康养这一卖点的关系不大。对省外游客来讲,缺乏强有力的吸引力。第四是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存在短板。景区内“ 最后一公里” 问题仍然存在,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适合老年人、康养群里的无障碍设施、医疗急救站点等配套不足,数字化服务不完善、康养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些都给益阳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瓶颈。
三、 推动益阳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规划布局,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高位谋划不仅是益阳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作为领头羊的政府部门,首先要明确益阳市文旅康养融合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愿景。要打破各行政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统筹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资源,构建一个统筹协调、科学有效的“ 一盘棋” 格局,对产业整体发展的空间规划布局、重点发展的领域和具体的实施路径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此同时,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格局,实施“ 引进来” 策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央企、大型康养集团参与投资运营,让产业活起来。此外,还需要对市内资源进行整合,依托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项目,如安化黑茶康养度假区、南洞庭湿地康养区、桃江竹海森林康养基地等,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用长期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实现长期科学的发展,还要强化对文旅康养产业的监督管理,健全产业发展的管理与评估机制,定期对产业进行评估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着力打造文旅康养IP,提升品牌效益
将“ 益山益水,康养福地” “ 黑茶故里,生态康城” “ 书香清溪,心灵康养” 等体现益阳特色的元素作为核心品牌形象,紧紧围绕这些具有区域化特征的主题元素构建“ 康养 +′′ 产业链,高标准建设康养小镇,打造集居住养老、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康养社区。社区项目开放上,可依托该社区的主题元素,开发包括黑茶spa、森林浴、禅修、阅读等一系列的深度体验项目,让游客充分感受社区的独特魅力。通过与益阳市内的高校或专业的设计公司展开合作,设计独具特色的品牌LOGO,重点凸显黑茶、稻虾米、大通湖蟹等健康养生产品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针对银发群体量身定制营销方案和旅游线路,通过网红直播、短视频等多元化方式进行推广,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还可与科研机构开展深度的合作,依托现有资源研发一系列功能性健康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深化产教融合,夯实人才根基
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本地高职院校与大型康养企业实施“ 订单式” 培养模式,开设康养产业相关专业(特别是益阳医专),培养专业化康养人才。多渠道引进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旅游策划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同时为人才提供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减少人才流失,确保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组织专业化人才结合益阳特色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康养基地。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对现有景区导游、酒店服务人员、民宿业主进行系统性康养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动其向“ 康养导师” 、“ 健康管家”转型。
(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落实好湖南省《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与运营服务指南》标准要求,全面提升文旅康养服务水平与质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 康养 +′′ 智慧平台建设,打造集数据查询、在线预订、健康监测、一键呼救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文旅康养服务平台,为银发群体提供全程化、智能化服务体验。完善交通与无障碍设施,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与建设力度,强化对公共交通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在所有康养场所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打通“ 最后一公里” 困境。
四、结论
益阳市发展文旅康养融合产业,是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前景虽然广阔,但道路并非坦途。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 有没有” 转向“ 好不好” ,关键在于能否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益阳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顶层设计为统领,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品牌营销为引擎,以人才和配套为支撑,推动文化、旅游、康养三大产业进行深层次的、化学反应式的融合,方能将“ 益山益水” 的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 益寿延年” 的产业胜势,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打造成为长株潭都市圈乃至全国知名的文旅康养目的地。
立项编号:Z1216768
课题名称:银发经济背景下益阳文旅康养融合产业发展探赜
课题来源:益阳市“ 关于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强化学习型社会建设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