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尾矿坝浸润线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

宋彦利

河钢集团矿业公司承德柏泉铁矿 河北承德 067500

1 尾矿坝浸润线升高的原因分析

1.1 自然因素对浸润线升高的影响

尾矿坝浸润线的变化受到多种自然因素的显著影响,这些因素往往超出人为可控范围,但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对预防事故至关重要。在自然环境中,降雨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雨季或暴雨天气条件下,大量降水迅速渗入坝体,导致内部水位急剧上升。

气候条件的季节性变化也持续影响着浸润线位置。在干旱季节,蒸发作用会使坝体表层水分减少,导致浸润线暂时性下降;而进入雨季时,持续的降水补给会使坝体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浸润线维持在高位运行。

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同样制约着浸润线的动态变化。当尾矿坝建在透水性较强的砂质土层上时,地下水的侧向补给会加剧浸润线的抬升趋势。若坝址区存在断裂带或裂隙发育,更容易形成集中渗流通道,使局部浸润线异常升高。同时,库区周边的地形坡度决定了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陡峭地形会加快雨水向坝体的汇集,进一步增加浸润线上升的风险。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也不容忽视。尾矿废水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坝体材料发生溶蚀或胶结,改变原有的渗透特性。某些情况下,矿物成分的溶解会增大孔隙率,使渗透系数提高;而在碱性环境中,胶结作用可能堵塞部分孔隙,造成排水不畅。

1.2 人为因素对浸润线升高的影响

在尾矿坝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浸润线位置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因素往往通过管理、设计和施工等环节产生作用。排水系统的设计缺陷是导致浸润线异常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部分尾矿坝在初期规划时未能充分考虑后期加高扩容需求,排水设施的处理能力不足。

施工质量不达标也是重要的人为因素。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若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排渗材料或施工工艺不规范,会导致排水系统过早失效。例如,反滤层级配不当可能引起细颗粒迁移,造成排水孔道堵塞;防渗墙接缝处理不严密则可能形成集中渗漏通道。

日常管理中的疏漏同样会影响浸润线变化。部分运营单位对排水设施的维护不足,未能及时清理淤积物,使排水系统功能逐渐减弱。放矿作业不规范也会加剧问题,如未按设计的滩面坡度均匀放矿,导致尾矿沉积不均匀,局部区域渗透性降低,阻碍水分正常排出。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处置不当也会造成浸润线急剧上升。部分管理人员对暴雨预警响应迟缓,未能提前降低库水位或加强排渗措施。更有甚者,在雨季仍违规进行取砂、削坡等高风险作业,进一步削弱坝体稳定性。

2 尾矿坝浸润线升高的对策研究

2.1 工程措施降低浸润线的有效性分析

在尾矿坝安全管控中,工程措施是控制浸润线的核心手段,其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坝体稳定性。通过系统分析现有工程实践发现,垂直防渗墙技术对于降低浸润线具有显著效果。该技术在坝体内部形成连续阻水屏障,通过改变渗流路径迫使水流转向预设排水系统。实际应用中,防渗墙的深度需穿透强透水层进入相对不透水层,墙体材料多选择塑性混凝土或水泥黏土混合物,既保证防渗性能又兼顾经济性。

排水系统优化是另一项关键工程措施。传统排水棱体结构常因淤积失效,改良方案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组合排水体系。在初期坝下游坡脚处铺设三维排水网,配合土工布反滤层,可有效解决细颗粒流失导致的堵塞问题。这种结构兼具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渗功能,大幅提升排水效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坝体加高过程中同步延伸排水系统,能够避免因坝高增加导致的浸润线抬升风险。

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为浸润线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在坝体内部特定高程铺设复合土工膜,形成多道防渗防线。该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渗透系数低的特点,既能阻断垂向渗流,又可增强坝体整体稳定性。施工中需特别注意材料接缝处理,采用热熔焊接工艺确保连续性。为预防材料老化,可在关键部位设置监测点定期检测性能变化。

针对特殊地质条件,采用组合式排渗措施效果更佳。在深厚覆盖层区域,可实施深井降水与水平排渗沟相结合的方案。深井群沿坝轴线布置,通过抽排降低地下水位;水平排渗沟则收集浅层渗水,两者协同作用形成立体排水网络。该方案施工时需控制降水速率,避免引起坝体不均匀沉降。运行阶段要定期维护抽水设备,保证系统持续有效。

2.2 管理措施预防浸润线升高的策略

有效的管理措施是预防尾矿坝浸润线升高的关键环节,需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日常巡查制度的规范化实施是基础保障,应制定详细的巡检路线和检查内容清单,重点关注排水设施运行状态、坝坡渗水痕迹以及监测仪器工作情况。巡查频次应根据季节特点动态调整,雨季至少每日一次,并做好完整记录便于追溯分析。

监测系统的科学运维直接关系到预警时效性。建议采用自动化监测与传统人工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坝体关键部位布设孔隙水压力计和测压管,实时传输数据至监控中心。监测数据应实施分级预警机制,当浸润线接近警戒值时自动触发响应程序。同时配备便携式测量设备进行定期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性。

放矿作业的精细化管理对控制浸润线至关重要。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设计的放矿浓度和滩面坡度要求,采用多点交替放矿方式形成均匀沉积层。禁止为追求库容而擅自缩短放矿滩长度,确保尾矿沉积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放矿过程中需同步监测滩面高程变化,及时调整放矿点位置。

排水系统的预防性维护能显著延长设施使用寿命。建立季度性清淤计划,对排水棱体、排渗管等设施进行系统性检查清理。采用高压水枪冲洗与机械疏通相结合的方式,彻底清除淤积物。对于损坏的反滤层应及时修复或更换,保持排水通畅。

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提升极端天气应对能力。编制详细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不同雨量级别下的响应措施,包括库水位预降、排水设施强化运行等。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沙袋、抽水泵等,定期检查确保可用。与气象部门建立预警联动机制,提前 48 小时做好防范准备。每年汛前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可操作性。

人员培训与责任落实是管理措施有效执行的基础。定期开展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特别是新员工和转岗人员必须考核合格后上岗。建立清晰的责任制,将浸润线控制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关键岗位实行双人监护制度,重要操作需经过技术负责人确认。

结语

浸润线异常升高的成因复杂多样,既包括持续强降雨等自然因素,也涉及排水系统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和日常管理疏漏等人为因素。针对这些成因,采取垂直防渗墙结合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措施可有效控制浸润线位置,优化后的排水系统能显著提升排水效率。同时,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实时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为浸润线长期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工程实践表明,将技术措施与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尾矿坝的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颖.适用于降低和控制尾矿坝浸润线的面积法[J].《金属矿山》,2025 年第 3 期 225-229,共 5 页

[2] 袁子清.高寒条件下振弦式传感器在线测量尾矿坝浸润线的误差分析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 年第 6 期50-55,共 6 页

[3] 宁民霞.ANSYS 软件在尾矿坝浸润线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 210-213,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