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体验中朗读在朗读对话中感悟
王晓静
曲沃县第一小学 043400
【教学目标】
1. 识字学词,根据偏旁识记“渴”和“喝”,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各自的心情和语气,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流程】
板块一 了解“人”“物”,初解题意
1. 了解人——庄子
出示课下注释:本文根据《庄子·秋水》相关内容改写。
这是庄子的一篇寓言故事,庄子是一个爱讲故事,爱辩论,爱思考的人。他讲过大乌龟的故事,大树的故事,大葫芦的故事等等。像庄子这样爱讲故事、爱辩论、爱思考的人我们就把他叫做“哲学家”。
2. 了解物——井
(1)出示“井”的甲骨文和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观察到甲骨文“井”的字形跟这口井的样子很像。
(2)认读与“井”相关的词语,认识事物。
① 老师也帮“井”找了几个朋友,请你读一读出示词语:井沿、井口、井里、井底。
② 请同学上台,看古井图片,指一指哪儿是“井口”“井里”“井底”“井沿”。③ 学习“井沿”。“沿”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观察古井图片的井沿位置和“沿”的字形,猜一猜它的意思?
3. 瞧!这就是落在井沿上的一只小鸟(出示小鸟图片,请小朋友贴在井沿位置),青蛙坐在井底(出示青蛙图片,请小朋友贴在井底位置)。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坐井观天》,结合青蛙坐在井底的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坐井观天”的意思。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 青蛙和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整体感知,完成下面问题:
① 这个故事叫什么呢?
② 坐井观天的是谁呢?
③ 他在和谁辩论呢?
④ 他们在辩论什么呢?
3.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都藏着一个道理,也就是寓意。那么《坐井观天》这个故事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板块三:角色朗读,感悟寓意
(一)明确角色对话
1. 自由读故事,请小朋友读课文的 2~7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2. 青蛙说一句,小鸟答一句,这就是一组对话。围绕辩论主题“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组对话呢?
预设:围绕话题共进行了三组对话。
(二)深入研读角色
1.“青蛙”“小鸟”初见面,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1)抽生朗读(2)展示分析
① 采访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鸟朋友来了,你心情怎么样?预设1 :高兴。
一直坐在井底的青蛙是多么孤单多么无聊,突然看到了新朋友,该多么高兴多么惊喜呀!小青蛙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和小鸟打打招呼吧!(齐读青蛙的话)
预设2 :好奇。青蛙不知道小鸟来自哪里,它会感到特别好奇。
这是一个问句,语调要上扬,小青蛙们,一起好奇地来问问小鸟吧。(齐读青蛙的话)
② 采访小鸟:小鸟,你飞了一百多里,一里是 500 米,一百多里就相当于围着曲沃晋园飞了25 圈呢。飞了这么远,此时你感觉怎么样?
预设:很累,累得有气无力,渴得难受,真是“又累又渴”。
齐读小鸟的话,突出“一百多里”,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3)角色朗读小妙招:
① 体会心情;
② 突出关键词语;
③ 关注标点符号。
(4)根据角色朗读小妙招,学生练习第一组对话。
2.“大”“小”辩论各有理,学习第二组对话。
(1)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用上角色朗读的小妙招,同桌尝试分角色读一读第二组对话。同桌一人当青蛙,一人当小鸟,想一想它们说话时的心情,突出关键词语,关注标点符号,读出感受。
(2)请一对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组对话。其他同学可以采访青蛙或小鸟,提出疑问。
预设1 :青蛙,你听了小鸟的话,心里是怎么想的?
相机理解“大话”。大话就是吹牛。请小朋友说一句大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预设2 :青蛙,你为什么认为天空不过井口那么大?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青蛙说:“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不用飞那么远。(指导读好反问句)
讨论:在青蛙说的话中,你觉得哪些词语很关键,能从中感受到它的不相信呢?
青蛙认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是不可能的事。注意突出“说大话”“不过”“那么远吗”这些关键词语,读出青蛙的不相信。
预设3 :小鸟,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你是怎么想的呢?
小鸟认为天大得很。“大得很哪!”可以换成句子中哪个词语?(无边无际)随文识“际”。“际”是本课生字。(出示“际”古文字图画,了解“际”指的是交界处边缘)
说一说“无边无际”的意思。
想象: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飞翔,会看到什么呢?(相机出示高山、森林、城市、花园一组图片)
小鸟飞得越高,看到的就越多。难怪它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一起读小鸟说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突出关键词语,关注标点符号 , 读出小鸟惊叹的感受。
(3)男生女生分角色再读第二组对话。
(4)小组讨论,初明寓意:读了小鸟和青蛙的第二组对话,你知道它们在争辩(双方针对一件事发言,但观点不同,就叫争辩)什么吗?你认为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3. 领悟寓意,学习第三组对话。
(1)明明看到的是同一片天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样呢?继续用好角色朗读小妙招,和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三组对话,感受它们的心声。
(2)请一对同桌展示分角色朗读,并说一说自己的心情、感受。
追问: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3)青蛙自以为是,得意地笑了;小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不仅要体会它们的心情,读出它们的感受,还要加上表情,也可以加上动作。角色朗读小妙招: ④ 加上表情、加上动作。
(4)加上表情、动作,同桌再次分角色演读第三次对话。
(5)交流:为什么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样呢?
(6)圆筒实验,理解寓意。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帮助青蛙找到它错误的原因吧。
(7)讨论明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是呀,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视野被井壁遮挡,所以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真是见识有限、目光短浅啊,这就叫“坐井观天”。人们也常常把这只坐在井里的青蛙,称为“井底之蛙”。
从哲学家的角度,续编故事。
① 哲学家庄子在这个故事中批评的是谁呢?
② 青蛙的可笑之处在哪里?
预设:青蛙出不了井,视野小,固执。
③ 假如又来了一匹马,他会和青蛙争辩什么?请同学们编写故事。
预设:一匹马在草原上奔跑了一千多米,口渴了来到井边找水喝。他和青蛙争辩草原的大小。
(三)理清差别,明白原因
小朋友们,一个见多识广,一个是井底之蛙,你知道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吗?
小结:因为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天空的大小也不同,眼界也就不同。
板块四:复习生字,学习书写复习生字,重点指导“喝”“渴”。
借助形旁,巧辨字形:
“喝”:张口喝喝喝。
“渴”:缺水渴渴渴。
2.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互评。
3. 展示优秀作品,告诉学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真练字,不要做“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