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配套工程施工自动化巡检技术研究
吴梦蝶 周哲 赵勇志
安徽信敏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在机电配套工程施工现场,巡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传统情况下,现场巡检由相应工作人员负责,但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再加上时间、体力、主观性等因素的限制,巡检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实时性难以保证,使施工质量及安全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场巡检工作中引入该项技术,建立自动化巡检机制,实现实时且全面地监管施工现场,保障施工安全,并提高施工质量。
1 机电配套工程施工现场巡检的目的
机电配套工程施工期间,施工质量与安全的保障至关重要,而巡检作为有效的保障方法之一,广受业界关注。巡检工作及时、准确开展情况下,可将存在的施工问题及早发现,并针对性地实施处理,确保施工符合要求。
在机电配套工程施工现场,主要需巡检以下内容,一是施工场地,巡检人员应详细检查施工围挡、现场道路交通、紧急出口等情况,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提高场地的安全性;二是施工材料和设备,包含材料数量、材料质量、设备性能等;三是施工工艺及质量,巡检人员应关注施工的规范性、施工技术的适合性、施工工序的准确性等,确保各环节的质量与相应规定符合;四是环境保护,现场施工期间,巡检人员要对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密切关注,尽可能减轻施工影响环境的程度[2]。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巡检,巡检人员能将施工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对工序、资源等做出合理的调整,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进一步地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
2 机电配套工程施工的自动巡检技术
机电配套工程施工时,基于传统人工巡检的弊端,应积极运用相应的技术构建自动巡检技术,促进巡检效果提升,保障施工质量及安全。在人工智能领域,卷积神经网络(CNN)属于新兴技术,其关系建模与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强大,能够有力地支撑数据分析与决策。本节利用 CNN 技术建立 CNN 模型,分析自动化巡检的效果,并据此完成智能化巡检路线和策略的生成。
2.1 选择监测内容
根据现场巡检内容,结合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特点,以一些代表性较强的巡检内容作为监测内容,如安全帽是否有效佩戴、施工操作是否规范、警示标识和围栏是否设置等。选择后,将监测内容输入到 CNN 模型中。
2.2 精度评价指标
评估 CNN 模型性能时,采用准确度、精确度及召回率作为关键指标。准确度计算公式为正确分类样本量/样本总量,计算结果越高,说明 CNN模型的分类能力越强,可准确地判断操作行为是否具备危险性。精确度计算公式为阳性样本的实际数量/预测数量,其数值越高,表示 CNN 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越高。召回率指实际阳性样本中正确识别为阳性的样本所占的比例,占比越高,说明 CNN 模型的准确识别能力越强,有助于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2.3CNN 超参数确定
对于 CNN 模型来说,超参数的设定会显著的影响其精度,例如,输入图像不同情况下,为让输出规格相同,需进行图像像素的压缩,使像素达到特定值,而输入数据有较高的分辨率时,虽能提升性能,但却会导致训练时间延长;在优化算法中,学习率决定了更新网络权重的具体幅度,如果学习率过大,参数会来回的振荡在最优解两侧,造成模型稳定收敛难以实现;网络提取图像特征时,卷积核大小对其空间范围有决定性的作用,卷积核如较小,图像特征的捕捉完整度不足,若较大,计算复杂度可能升高,且不必要的噪声会被引入[2]。参照既往施工经验,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本节设计的超参数如下:输入数据像素为 96×96 ,学习率 0.001,卷积核 3×3 且个数为 128。此外,迭代次数也会一定地影响 CNN 模型精度,经分析发现,迭代次数增加过程中,准确率会随之升高,但当达到 60 次,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的准确率基本相同,故本节以 60 次作为迭代次数。
2.4 模型预测精度分析
逐步增加训练数据量情况下,稳步地提高 CNN 模型的准确率。具体来看,训练数据量处于 280-750 之间时,呈现出特别显著的准确率提升幅度,这说明数据新增后,模型所学习到的关键信息量非常大;当达到 1500,准确率虽有提高,但幅度趋于稳定,说明尽管数据量继续增加后能够一定的增强模型预测性能,不过仅有有限的准确率提升幅度,明显降低边际效益。因此,为 CNN 模型的准确率较高,可采用 1500 作为训练样本量。随后,利用 CNN 模型识别施工现场的操作行为,结果显示,识别危险操作行为的准确度 0.972、精确度 0.921、召回率 0.933,提示 CNN 模型的准确率及预测性能都处于较高状态,可将潜在危险行为有效地识别出来,保障机电施工现场安全。
结束语:机电配套工程施工时,现场环境非常复杂,潜在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加强巡检工作,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及安全。在人工智能时代,现场巡检可基于 CNN 构建自动化巡检技术,实现实时的监控施工过程,准确的、及时地识别出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使施工企业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炯. 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化巡检系统实时自动避障技术 [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 53 (04): 51-55.
[2]高志越,方雪琴,符方权. 大数据平台的自动化运维与自动巡检技术分析 [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3, 35 (24):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