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能力提升: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

张宇

亳州市谯城区景福小学

摘要:能力提升型作业的设计是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类型,该类型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用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能力提升型作业设计的必要性以及核心素养下的能力提升型作业的设计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以此来助力双减下“减负提质”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能力提升型作业

“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为了降低学生的课业压力,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但是,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下,很多时候我们的作业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作业的设计方面,导致部分学生就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作业设计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也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1]。本文从双减下能力提升型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为例,对如何提高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如何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进行论述,以此来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

一、双减下能力提升型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1.能力提升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双减下各类作业的设计,能力提升型作业设计以及布置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力提升的目标不明确。从当前能力提升型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仅是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应用,并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学生也不清楚这类试题教师设计的意图,所以,两者的信息不对等导致了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作业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比较单一。从当前的这类作业的设计情况来看,很多作业的设计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者是实践应用能力,并没有融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这也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了作业价值的实现。

除此之外,还包括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在能力提升型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做好现状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能力提升型作业设计的意义

能力提升型作业设计的目的不仅给学生搭建了基础知识应用的平台,而且,也要确保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相应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简单地来说就是能力提升型作业的设计丰富了学生的语文作业类型,多样化的作业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主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保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业设计以及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以上不难看出,重视能力提升型作业的设计是有一定的研究必要性的,教师要做好思想转变,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来做好作业的设计,进而,在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2]。

二、双减下能力提升型作业设计的策略

1.文化自信培养的作业设计

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自信培养主要是借助语文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等的传承意识,进而,使学生在认识、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该如何进行设计呢?

例如:①讲故事作业:讲一个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

②美食大荟:

下面哪些是诗人李白吃不到的水果?(  )

A.荔枝   B.西瓜  C.杨梅  D.葡萄

写两句与“水果”有关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见,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可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有一个灵活应用的机会,也能在表达型作业、实践应用作业的完成中形成文化自信,以此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

2.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作业设计

对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作业可以从口语和写作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以此来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也使学生在应用和感悟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这一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作业,即:

(1)为“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为关键词,写一则公益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哪些行为是影响眼睛健康的。(至少说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眼睛”提出自己的建议。(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道试题的设计都给学生搭建了语言运用的平台,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概括。而且,相较于以往的作业设计来说,我们将一些客观题转变成了开放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组织语言,没有对错,合理即可,当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与本主题的“口语交际”相呼应,是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的,也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3.思维能力训练的作业设计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我们所说的思维能力训练可以从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等方面入手进行培养,而且,这部分素养的培养相较于其他三个方面来说难度要大一些,对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进行能力提升型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探索创新的平台,确保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以“画”语文这类作业的设计为例,在学完《蟋蟀的住宅》这一文章之后,为了强化学生对蟋蟀住宅的理解,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想象能力,在学完这一节课的基本内容之后我们给学生设计了下面的作业,即:

(1)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将蟋蟀洞穴的修建过程“画”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总结出蟋蟀洞穴的特点。

(3)结合自己对蟋蟀的认识画一张肖像图。

这样的作业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学生在“画”的过程以及总结的过程中语文思维也会得到锻炼。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化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且,“肖像图”这一作业的完成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造思维。当然,这种将语文与“美术”融合在一起的作业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总之,能力提升型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各类作业的设计所能达到的能力提升目的也并不是单一,但偏重有所不同。所以,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通过多样化作业的设计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2(14):40-44.

[2]陈梦娇.张扬个性,发展能力——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路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