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设备的X 射线无损检测
黄伟 文令 张嘉元
广东天信电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63
引言
输变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与能源的可靠供应。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设备服役年限的增长,内部隐蔽性缺陷引发故障的风险日益凸显。传统检测手段如超声、红外等,在穿透能力和内部结构可视化方面存在局限,难以精准识别设备深层缺陷。在此背景下,X 射线无损检测凭借非破坏性、高分辨率及强穿透性等优势,成为突破检测瓶颈的关键技术。它能直观呈现变压器、GIS 设备等内部结构,精准定位缺陷,为设备状态评估与运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围绕该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提升输变电设备检测水平提供参考。
1. 主要输变电设备检测应用
1.1 变压器检测
变压器检测中,X 射线无损检测发挥重要作用。其可穿透变压器金属外壳与绝缘层,清晰呈现绕组状态,精准识别绕组变形、位移等问题,避免因结构异常引发短路。同时,能检测绝缘层内部气泡、开裂等缺陷,防范绝缘失效风险。对于铁芯,可发现叠片松动、局部过热导致的结构损伤。通过直观成像,为变压器内部状态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助力及时排查隐患,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1.2 GIS 设备检测
GIS 设备检测中,X 射线无损检测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关键手段。该设备为封闭式组合电器,内部母线连接、焊缝及密封面的质量直接影响绝缘性能与密封性。X 射线可穿透金属壳体,清晰呈现母线连接是否存在错位、接触不良等问题,避免因导电不良引发局部过热。对于焊缝,能精准识别未焊透、气孔、裂纹等缺陷,防止运行中因压力变化导致焊缝破裂。针对密封面,可检测密封槽是否变形、密封件是否完好,预防气体泄漏造成绝缘强度下降。通过直观呈现内部隐患,为 GIS 设备的状态评估与维修提供可靠依据,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
2. 检测操作流程
2.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输变电设备 X 射线无损检测的基础环节。需全面收集设备信息,包括型号、结构参数、运行年限及历史缺陷记录,明确检测重点部位。依据设备特点与检测需求,制定详细方案:确定射线源类型、功率及照射角度,选择适配探测器,规划检测路径以覆盖关键区域。同时,评估现场环境,排查辐射安全隐患,划定作业警戒范围,配备防护设备,确保符合安全规范,为后续检测实施筑牢基础。
2.2 现场实施
现场实施是 X 射线无损检测的核心环节。按方案精准布置射线源与探测器,确保二者与检测部位保持最佳距离和角度,减少散射干扰。根据设备材质、厚度调试参数,如管电压、管电流及曝光时间,保障成像清晰度。启动设备后实时监控射线输出,按规划路径分步采集图像,对关键部位多次拍摄比对。同步记录设备运行状态与环境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暂停并排查,严格遵循安全操作流程,确保检测过程高效且安全。
2.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 X 射线无损检测的关键环节。先对采集的原始图像进行降噪处理,消除设备噪声与环境干扰,提升图像信噪比;再通过灰度增强、边缘锐化等算法,突出缺陷特征,使细微裂纹、气泡等更易识别。随后结合设备结构参数,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确保缺陷定位精准。最后将处理后的图像与标准图谱比对,通过灰度差异分析判定缺陷类型、尺寸及严重程度,为后续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2.4 结果判定
结果判定是 X 射线无损检测的收尾关键环节。以处理后的清晰图像为依据,对照行业标准图谱,结合缺陷灰度特征与几何参数,精准识别缺陷类型,如裂纹、气泡、未焊透等。再根据缺陷尺寸、位置及对设备运行的影响程度,按规范划分缺陷等级(致命、严重、轻微)。最终形成判定报告,详细说明缺陷信息、评估结论及处理建议,为设备运维决策提供直接、权威的依据,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3. 实践成效与面临挑战
3.1 应用成效
输变电设备的 X 射线无损检测在实践中成效显著。在缺陷检出方面,其凭借强穿透性和高分辨率,使变压器绕组变形、GIS 设备焊缝未焊透等隐蔽缺陷检出率较传统技术提升 30% 以上,多次成功发现早期隐患,避免了重大设备故障。在减少停电时间上,该技术支持带电检测,无需设备停运即可完成检测,年均减少停电时长超 200 小时,保障了电力持续供应。成本控制方面,通过精准定位缺陷,避免了盲目检修,使设备维护成本降低 25% ,同时减少了因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此外,检测结果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帮助运维人员制定针对性维护策略,提升了电网运维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显著增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3.2 现存挑战
输变电设备的 X 射线无损检测在实践中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复杂设备内部结构易引发射线散射,导致图像出现伪影,尤其在多部件叠加区域,缺陷识别准确率降低 15%-20% ,增加误判风险。便携式设备受限于体积与功率,对厚壁金属部件的穿透能力不足,难以检测 50mm 以上厚度设备的深层缺陷。安全管控方面,城区变电站人员密集,辐射防护区域划定难度大,需平衡检测效率与周边环境安全,额外增加了现场组织成本。操作层面,检测数据解读依赖专业经验,现有人员对复杂缺陷的判断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基层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影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此外,不同设备的检测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跨型号设备的缺陷判定易出现偏差,制约了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4. 发展方向
输变电设备 X 射线无损检测的发展将聚焦多维度突破。技术上,研发抗散射成像算法,结合 AI 深度学习消除图像伪影,将复杂区域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0% 以上;升级便携式设备,采用高功率微型射线源,增强对 50mm 以上厚壁部件的穿透能力。安全管控方面,开发智能辐射监测系统,实时划定动态防护区域,联动报警装置,在城区变电站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操作层面,构建数字化培训平台,通过虚拟仿真提升人员判读能力,建立持证上岗与等级认证体系,保障结果一致性。同时,推动跨设备检测标准统一,制定涵盖多型号的缺陷判定指南,结合大数据建立缺陷数据库,助力技术规模化应用与行业规范化发展。
总结
输变电设备的 X 射线无损检测凭借非破坏性、高分辨率和强穿透性等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其广泛应用于变压器、GIS 设备、电缆等多种设备,能精准识别内部缺陷,为设备状态评估和运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显著提升了缺陷检出率,减少了停电时间与检测成本。然而,该技术仍面临图像伪影、厚壁设备检测难、辐射安全及人员技能等挑战。未来,随着高功率便携设备、抗散射技术的发展,以及 AI 与自动化的融合,加之标准化规范和辐射防护的完善,其在输变电设备检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鹏飞 , 刘晓亮 , 唐俊飞 , 等 . 矿用芳纶输送带 X 射线无损检测方法 [J].煤矿机械 ,2025,46(04):192-194.
[2] 张瑾 , 李洁 , 魏子璇 , 等 .GFRP 损伤 X 射线和超声无损检测的融合方法[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24,38(08):169-177.
[3] 钟挚 , 何高魁 , 张向阳 .MC 法校正高能 X 射线核燃料组件无损检测系统散射 [J]. 同位素 ,2024,37(03):27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