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选择性错位套扎法联合痔瘘1 号治疗复杂性混合痔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

朱智宇

南平市人民医院 福建南平 353000

复杂性混合痔(环状 / 嵌顿型)占痔病手术的 30% 以上,传统术式存在提拉不充分、术后疼痛高发等缺陷 [1]。本项目创新性结合:解剖复位优化:SSL 技术根据黏膜脱垂程度动态选择齿状线上双平面四点套扎(任务书P3);中药协同干预:痔瘘1 号口服调节炎症微环境。通过多组 RCT 验证联合方案的临床价值,为基层推广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 2021 年2 月1 日-2024 年 1 月 31 日择期行复杂性混合痔手术的患者423 例为研究对象,且所有的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标准》(Mott, 2018) 中的复杂性混合痔。其中,Ⅲ期的患者为289 例,Ⅳ期的患者为134 例;内痔以环状内痔为主的有 273 例,以嵌顿性内痔为主的有150 例。

分组:随机分为 A、B、C 三组( *n*=141 ),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NPYY-2021-001)。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 ① 符合复杂性混合痔诊断(Ⅲ- Ⅳ度环状/ 嵌顿痔); ② 年龄 18-80 岁; 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 合并肛瘘 / 肛周脓肿; ②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③ 凝血功能障碍

2.3 干预方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任务书P4)

1.4.1 肛门疼痛评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观察 3 组患者术后 8h(8H)、术后 1 天 (1D)、术后2 天 (2D)、术后 3 天 (3D)、术后 5 天 (5D)、术后 7 天 (7D) 的肛门疼痛变化。以 10cm 标尺作为VAS 量表的量化工具,并由患者自己进行对应数值的选择,总分在 0\~10 分之间,其中 0 分表示的是患者无疼痛感觉,10 分表示的是患者疼痛剧烈,且难以忍受;即,分数越高,表示的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

1.4.2 肛缘水肿评分

研究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由同一名资历丰富( 至少20 年及以上经验) 的医师通过目测的方式对患者观察 3 组患者术后 8h(8H) ,术后 1 天 (1D)、术后 2 天 (2D)、术后 3天 (3D)、术后 5 天 (5D)、术后 7 天(7D) 肛缘水肿的情况进行评估。具体的评分标准如表1 所示。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肛缘的水肿程度越高。

表1 肛缘水肿评分标准

1.4.3 切口出血评分

观察 3 组患者术后 8h(8H)、术后 1 天 (1D)、术后 2 天 (2D)、术后 3 天 (3D)、术后 5 天 (5D)、术后7 天(7D) 的手术切口的出血变化情况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表2 所示。

1.4.5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所用的时间 ( 以手术后为开始,直至患者的切口完全被上皮生长且覆盖 )。

1.4.6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三组患者套扎胶圈的脱落,以及术后便秘、疼痛、出血、水肿、肛门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n(%)] 表示,进行 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

对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临床分期以及疾病类型等进行统计。就性别分布而言,A 组、B组、C组中男性患者分别为 83 例 (58.87%)、78 例 (55.32%)、87 例 (61.70%),女性患者分别为 58 例 (41.13%)、63 例 (44.68%)、54 例 (38.30%),如图 1-A 所示。就年龄分布而言,A 组患者年龄在 20~79 岁,平均年龄为 (46.28±12.32) 岁,B 组患者年龄在18~76 岁,平均年龄为 (44.21±13.77) 岁,C 组患者年龄在 18~80 岁,平均年龄为 (48.83±11.91)岁,如图 1-B 所示。就 BMI 分布而言,A 组患者 BMI 在 18~23kg/m2,平均 BMI 为 (20.04±2.01)kg/m2,B 组 患 者 BMI 在 19~24 kg/m2, 平 均 BMI 为 (21.54±1.87) kg/m2,C 组 患 者 BMI 在18~24 kg/m2,平均 BMI 为 (21.09±1.68) kg/m2,如图 1-C 所示。就临床分期而言,A 组、B组、C组中Ⅲ期患者分别为 92 例 (31.83%)、100 例 (34.60%)、97 例 (33.56%),Ⅳ期患者分别为 40例 (36.57%)、41 例 (30.60%)、44 例 (32.84%),如图 1-D 所示。就疾病类型而言,A 组、B组、C组以环状混合痔为主为患者分别为 87 例 (31.87%)、92 例 (33.70%)、94 例 (34.43%),以嵌顿性内痔为主的分别为 54 例 (36.00%)、49 例 (32.67%)、47 例 (31.33%),如图 1-E 所示。通过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临床分期以及疾病类型等的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提示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表1 三组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指标对比

2.2 安全性

C 组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切口出血率显著低于 ΔA 组( 3.5% vs 12.1% P=0.003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了传统套扎法(A 组)、选择性错位套扎法(SSL,B 组)以及SSL 联合痔瘘1 号(C 组)治疗复杂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C 组在治愈率、术后疼痛控制、水肿减轻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 A 组和 B 组。以下从技术优势、药理机制、临床价值及研究局限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技术优势:SSL 的解剖复位优化。传统套扎法( ∠A≅H )采用固定点位套扎(如1、5、7、11 点),可能因提拉不充分导致术后疼痛和水肿加重。而 SSL(B 组和 C 组)的创新点在于:动态选择套扎点位:根据黏膜脱垂程度,在齿状线上双平面( 2cm 和 4cm)选择四点错位套扎,更贴合个体解剖差异,减少组织牵拉损伤。黏膜悬吊效果增强:通过错位套扎,更有效地复位脱垂组织,降低术后肛缘水肿和疼痛(B 组水肿评分 1.3±0.4 vs A 组 1.8±0.5 )。

痔瘘 1 号的协同增效机制。C 组的显著疗效(治愈率 84.7% vs B 组 76.5% )提示痔瘘 1 号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抗炎与促修复:组方含黄柏(抗菌)、地榆(收敛止血)等,可能通过抑制 COX-2 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创面愈合(C 组愈合时间 14.2±1.5 天,显著短于 A组 19.5±2.1 天)。减少并发症:C 组切口出血率仅 3.5% (vs A 组 12.1% ),可能与中药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关。

临床价值与卫生经济学效益。联合方案(C 组)的推广价值体现在:疗效提升:治愈率较传统术式提高 24.2% ,且疼痛和水肿评分显著改善( P<0.001 ),符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成本效益:研究提及 C 组平均住院日缩短 3.5 天,单例费用降低 320 元,对基层医院具有较高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 混合痔临床诊疗指南 [J].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020, 40(5): 1-4.

[2] 项目组 . 选择性错位套扎术操作规范 [J]. 福建中医药 , 2023, 54(2): 45-48.

[3]Davis BR, Lee-Kong SA, Migaly J, et al.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J].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2018, 61(3): 284-292.

[4]Mott T, Latimer K, Edwards C. Hemorrhoi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18, 97(3): 172-179.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6] 张燕生 , 李国栋 . 痔瘘 1 号对肛周炎症微环境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2141(6): 789-793.

[7]Garg P, Singh P. Adequate Surgical Options in Management of Hemorrhoids: A Systematic Review[J].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20, 44(5): 1362-1372.

基金项目:南平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N2021J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