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阎欣瑶
西南财经大学
一、引言
无论是学习语言还是文化,亦或是其它任何事物,学习策略的价值都不可估量,这点更体现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研究学习策略首先是从人的认知层面展开,对大脑学习机制的研究是学者想要打破专注“教”而轻视“学”这一现象的关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这一浪潮在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而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容易地习得汉语,必要的学习策略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后谈一些培养学习策略的方式。
二、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
1. 学习策略的定义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依靠一定经验所釆用的一系列方法、技巧、手段及途径,在学习中所采取的步骤、程序、过程和方法等的综合。它是包括针对学习环境选择与调控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寻求与利用等在内的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计划,是对一般知识原理的应用,能够弥补单纯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不足,起到引导、规范学习的作用。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学习者具体的行动,即阅读、写作、背诵、练习、讨论等所采取的各种具体的行动;在思维层面是指学习者大脑思考和运转的方式及过程中所发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情感层面是指由学习的兴趣、动机、态度等所产生的内部影响。
很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见解是不一样的,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对内化、存储、提取或使用第二语言都有促进作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学习策略(1996 年,秦晓晴)。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体系,发展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根据刘珣(2000)的观点,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提高信息的获取、存储、提取和应用而采取的各种操作。这是一种能够加速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或行为。(江新 2000)用通俗易懂的话表示,其实学习策略就是一种指导我们学习的方法。
2. 学习策略的分类
常见的学习策略分类一般有 Bialystok 的分类,他认为学习策略分为四个方面,即:形式练习,功能练习,监控策略,推理策略。还有 Oxford 首先将学习策略划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记忆、认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又分为为学习者学习提供间接支持的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策略。李强(2011)采用 Oxford 的分类方法,研究国际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个体特征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3. 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现在的调研更多的是用定量的调研方法,比如问卷调查,缺乏深入分析定性的调研。如杨翼(1998)的研究虽为定量研究,但样本量小且未进行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论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第二,研究对象范围有限。研究对象大多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为主,对其他地区学生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并不典型。李春燕(2010)谈研究的范围还是不够广,对亚非等国学生的研究还是很少,故难以形成较为全面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第三,缺少对学习策略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不同水平和不同阶段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学习者的同一学习策略的不同运用阶段也往往缺乏系统研究。
第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尽管学习策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相对匮乏,未能充分发挥研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4. 研究建议
首先,适当增加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综合运用问卷调查、面谈、随堂观摩等方式,对学习者的谋略运用有了深入的了解。例如,在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时,可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总体数据,再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策略选择的原因和过程,从而更全面地分析策略使用情况。
其次,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增加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留学生的研究,增强研究结果的普遍性。针对个体研究,更多地去与其自身性格、特点、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相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学习策略。
最后,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在学习中领会战略理论,在教学中掌握战略方法,在策略的运用上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如组织教师参加《学习策略》的教学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王新菊(2008)认为教师可利用自己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可以将学习策略的知识渗透进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等等。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
王新菊(2008)提及自己的经历,谈到一个现象,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环境中上同一个教师的课,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这是因为成功的学习者和一般的学习者选择学习策略不同。吴勇毅(2004)也对成功学习者选择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他们一般最常使用的是认知、补偿、社交策略。因此,如何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便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
第一,加强学习策略的推广。设立专门的学习策略课程,让学生学习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使用方法的示范,并且通过模拟训练、实际操作训练等方式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能意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能在学习中自觉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要比被迫灌输学习策略好的多。
第三,加强因材施教的趋势。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对于学习风格属于场独立型的学生来说,就可以多引导他们利用一些逻辑推理策略学习汉语。
四、小结
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增加研究方法多样性、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加强教师培训等建议,再提出一些培养学习策略的方式,可进一步深入帮助学习者的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习得汉语。
参考文献
[1]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外语教学,1996,(04):14-19.
[2]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178.
[3] 江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01):61-68.
[4] 李强,姚怡如,刘乃仲.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1):41-47.
[5] 杨翼.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的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8,(01):89-94.
[6] 李丽娜.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J].汉语学习,2004,(03):67-70.
[7] 王新菊.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139-144.
[8] 吴勇毅,陈钰.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C]//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