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护理中的感染控制,保护患者与自身
何花
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湾坝中心卫生院 四川省甘孜州 6262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日益受到重视。门诊作为患者就医的第一线,其护理工作中的感染控制尤为重要。门诊护士作为直接服务患者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掌握科学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以应对各种潜在的感染风险。本文将阐述基层卫生院门诊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的感染控制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环境
一、加强人员管理
1.职业素养培养
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使其充分认识到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因工作繁忙或疏忽大意而简化操作流程。比如,在为患者进行注射、采血等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的原则,坚决杜绝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现象。
2.患者及家属管理
健康宣教:在门诊候诊区、诊疗室等区域张贴感染防控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感染防控知识。告知患者及家属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保持手卫生,勤洗手等。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使其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就诊秩序管理:引导患者及家属有序就诊,保持候诊区的通风和良好的卫生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就诊时间,避免人员过于密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例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可以通过分时段预约就诊的方式,控制候诊区的人流量。同时,对于发热患者要设置专门的候诊区域,与普通患者分开,防止疾病的传播。 二、规范操作流程
1.注射、采血等侵入性操作
操作前准备:护士在进行注射、采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检查所使用的注射器、采血针等一次性医疗用品是否包装完好、在有效期内。对操作台面、患者的皮肤等进行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消毒时间要符合规定。例如,在进行肌肉注射时,消毒范围应大于 5 厘米,消毒时间不少于 30 秒。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的皮肤损伤,增加感染的风险。在注射、采血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刺破自己的手指或手套,避免发生职业暴露。如果不慎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如挤压伤口、冲洗、消毒等,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操作后处理:操作结束后,正确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将其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垃圾桶内,不得随意丢弃。对操作台面、治疗车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为下一位患者的治疗做好准备。例如,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操作台面进行擦拭消毒,消毒后要用清水擦拭干净,避免消毒剂残留对患者造成刺激。
2.伤口护理操作
伤口评估:在为患者进行伤口护理前,护士要仔细评估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有无渗出液、感染迹象等。根据伤口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消毒药水和敷料。例如,对于清洁伤口,可以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对于感染伤口,则需要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敷料。
无菌操作:在伤口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护士要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避免将外界的细菌带入伤口内。在更换敷料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牵拉伤口,引起患者的疼痛和伤口的再次损伤。对于需要引流的伤口,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同时,要指导患者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伤口受到外力的碰撞和摩擦。
三、环境清洁与消毒
1.门诊区域的清洁
日常清洁:每天定时对门诊的地面、墙壁、门窗、桌椅等进行清洁,保持环境的整洁。使用湿式清扫的方法,避免灰尘飞扬,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含量。对于容易污染的区域,如候诊区、诊疗室、卫生间等,要增加清洁的频率。例如,候诊区的地面每天至少清扫两次,卫生间要随时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对于诊疗室的桌面、治疗车、仪器设备等,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对于空气,可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消毒或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消毒的频率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诊疗室每天至少消毒一次,空气消毒机要持续运行。
终末消毒:当患者离开门诊后,要对其所使用的诊疗床、桌椅、听诊器等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对于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要按照传染病的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处理,确保彻底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例如,对于肺结核患者使用过的听诊器,要使用 75%的酒精进行浸泡消毒。
2.医疗废物的处理
分类收集:将医疗废物按照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等进行分类收集。在收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医疗废物的泄漏和扩散,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容器进行封装,并贴上相应的标识。例如,感染性废物要使用黄色的医疗废物包装袋进行封装,损伤性废物要使用锐器盒进行收集。
暂存与转运: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将分类收集后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在暂存间内。暂存间要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将医疗废物转运至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转运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运输。例如,在转运医疗废物时,要使用专用的运输车辆,并在运输过程中防止医疗废物的丢失、泄漏和扩散。
记录与追溯: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记录制度,对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暂存、转运等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和调查,确保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1.防护用品的选择
护士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和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在普通门诊工作时,可以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帽子、手套等;在为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则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同时,要确保所选择的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2.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护士要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方法,确保防护用品能够发挥最大的防护作用。佩戴口罩时,要将口罩的金属条紧贴鼻梁,使口罩的边缘与面部紧密贴合;佩戴护目镜时,要调整好镜带的长度,使护目镜能够牢固地固定在眼睛上,避免在工作过程中滑落。
结束语:
基层卫生院门诊护士的感染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护士作为感染控制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感染防控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管理,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和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