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中测绘遥感技术的应用
蔡文叶
武汉锐进铁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0058
测绘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在测绘领域中变得越发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测绘遥感技术的应用,分析其在测绘工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遥感技术概述
1.1 遥感技术原理
遥感技术基于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搭载在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地物反射、发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地物的探测和识别。地球表面各类物体都具有独特的电磁波反射、发射特性,不同物质在不同波段的电磁波谱上呈现出各异的光谱特征,形成 “光谱指纹”。例如,植被在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水体在可见光蓝绿光波段吸收较强,而建筑物在热红外波段的辐射特性与周围环境存在差异。传感器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再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形成遥感影像。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分析影像的光谱、空间和时间特征,可提取出地物的类型、位置、范围、状态等丰富信息,为后续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1.2 遥感数据获取
遥感数据的获取依赖多样化的平台与传感器。在平台方面,卫星遥感凭借其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的优势,能获取全球尺度的影像数据,如Landsat 系列卫星可提供中分辨率多光谱数据,适用于宏观的资源与环境监测;高分辨率商业卫星如 WorldView - 4,其分辨率可达 0.31 米,可清晰分辨地面的建筑物、道路等细节。航空遥感则利用飞机作为平台,飞行高度较低,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大比例尺的影像,常用于城市测绘、工程勘察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1.3 遥感技术分类
遥感技术可依据多种标准进行分类。按遥感平台划分,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航天遥感以人造卫星、飞船等为平台,实现全球范围的观测;航空遥感以飞机、飞艇为载体,侧重于区域尺度的高精度探测;地面遥感则利用地面固定站点或移动设备,对局部目标进行近距离监测。根据传感器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如雷达遥感,通过自身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获取信息,不依赖自然光照,能在恶劣天气下工作;被动遥感如光学遥感,依靠接收地物反射或发射的自然电磁波进行探测,成像质量受光照和天气影响较大。
2 测绘遥感技术在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领域,遥感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城市作为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规划需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遥感影像能够快速、全面地获取城市的空间信息,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对比,可动态监测城市的扩张与演变过程。例如,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规划人员可以清晰识别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绿地、水体等要素,准确统计各类用地面积和分布情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2 遥感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交通规划旨在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遥感技术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和分析手段。在交通线路选线阶段,遥感影像可直观展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沿线地物分布情况。例如,通过分析卫星遥感影像,规划人员能够避开不良地质区域、生态敏感区和人口密集区,选择最优的交通线路走向,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生态环境影响。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方面,利用遥感数据可对现有交通设施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如通过监测道路周边的土地利用变化和交通流量变化,预测未来交通需求,为新建或改扩建道路、桥梁、机场等设施提供决策依据。
2.3 遥感技术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环境规划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遥感技术凭借其宏观、动态、快速的监测优势,成为环境规划的关键技术支撑。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对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进行大面积监测,及时掌握其面积变化、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等信息。例如,通过分析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能够监测到森林砍伐、湿地退化等生态破坏现象,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生态修复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在环境污染监测领域,遥感技术可利用光谱特性对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进行探测。如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可识别水体中的藻类、油污等污染物类型和浓度分布;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为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3 测绘遥感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1 遥感技术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道路设计需要全面掌握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地物分布,遥感技术为此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在道路选线设计初期,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航测数据,可快速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形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正射影像图(DOM)。设计人员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路线的初步规划和比选,能够直观地分析不同路线方案的工程量、拆迁量和生态影响,优化路线走向。在详细设计阶段,激光雷达(LiDAR)技术可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数据,精确测量道路沿线的地形起伏、植被高度和建筑物高度,为道路纵断面、横断面设计提供准确的地形信息,避免因地形测量误差导致的设计不合理问题。
3.2 遥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领域,遥感技术为项目选址、场地分析和建筑形态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项目选址阶段,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周边基础设施分布、交通可达性等信息,能够评估候选地块的适宜性,选择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交通便利且环境适宜的建设场地。在场地分析方面,利用无人机遥感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和三维模型,可详细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周边建筑物和植被情况,为建筑布局、日照分析和景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例如,通过对场地周边建筑物的三维建模和日照模拟,可优化建筑的朝向和间距,确保建筑内部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3.3 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设计涉及流域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遥感技术为其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在流域地形测绘方面,利用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数据,可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流域地形数据,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形模型(DTM),为水利工程的总体布局和坝址选择提供地形依据。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水系分布、水体面积和水位变化,能够准确掌握流域水资源状况,为水库库容计算、灌溉系统规划和防洪调度方案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4 结语
测绘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获取手段,凭借其宏观、动态、快速的特点,为现代测绘工程带来了巨大便利。从城市规划到交通建设,从环境监测到水利工程设计,遥感技术贯穿于工程领域的各个环节,为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随着卫星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和时效性将进一步提升,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应用也将更加深入。未来,遥感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在智慧城市、精准农业、灾害应急等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工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推动人类社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王明,李红."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测绘学报》,2019
[2]张伟,刘艳."测绘遥感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地理信息科学》,2020.
[3]李华,王雷."遥感技术在环境规划中的新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