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手工艺教学对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作用
吴莹
泰州市海陵学校 225300
摘要: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手工艺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剖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改进途径,通过传统手工艺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技能,更能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文章指出虽然目前传统手工艺教学面临着教学时间有限、师资力量不足、资源匮乏等多重挑战,但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教育目标,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传统手工艺;教学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手工艺的地位与价值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以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手捏玩具》为例,这堂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通过展示各地传统泥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学生在捏制玩具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能力,也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美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泥塑艺术的造型特点,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期。通过传统手工艺教学,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创造的成就感。这种亲身经历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进而转化为持久的文化自信。手捏玩具这一课程充分体现了传统手工艺教学的育人价值,它不仅传授了具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手工艺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手工制作,学生能够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提升审美水平和创新思维。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培养的专注力和耐心,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积极影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传统工艺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传统手工艺教学还具有重要的情感教育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增进了同学情谊,师生间的互动也更加密切。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手工艺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手工艺教学面临着多重挑战,教学时间的限制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美术课程特别是手工艺教学的课时往往被压缩,这使得美术教师难以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难以充分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和收获,部分美术教师对传统手工艺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有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法的传授,忽视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导致学生只学到了表面的技能,而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学设备和材料,教学条件有限。
课程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影响着教学效果,现有的评价方式过于关注作品的完成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知的提升,这种评价导向容易使教学陷入技能训练的误区,偏离了培养文化认同感的教育目标。学生家长的认识偏差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部分家长认为传统手工艺课程无用,不够实用,这种观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美术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教学内容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一些传统手工艺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时代特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手工艺教学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各年级之间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持续性,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认知。
三、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手工艺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彩绘玩具》的具体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改进策略。要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美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将文化认知、技能训练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彩绘玩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的传统彩绘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通过设置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资培训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为美术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美术教师应主动学习传统手工艺知识,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学校可以与文化单位合作,建立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库。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手工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仅要关注技能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通过形成性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学习和进步。
加强家校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展示传统手工艺教学的成果,让家长理解这类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彩绘玩具》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传统彩绘技法创作现代主题的作品,使传统工艺焕发新的生机。鼓励学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有机衔接,逐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螺旋式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得到持续培养和加强。
结论: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手工艺教学的研究,认识到这一领域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虽然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传统手工艺教学焕发新的生机,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教育目标。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骞.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0):114-116.
[2]赵露露.云渡桃雕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意义[C]//广东省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三).泗阳双语实验学校;,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