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过程中设置截水槽的实际应用
田巍 范宇
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辽宁本溪 117099
摘要: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过程中,水害是影响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应对水流渗透,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设置截水槽成为一种常见的防治措施。截水槽通过合理设计与科学施工,能够有效阻挡水流进入井筒,减少水害对工程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与设备正常运行。本文结合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截水槽的设计原理、常见结构形式以及技术要求。同时,分析了截水槽在施工中的安装方法与调整措施,并总结了其应用效果及优化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截水槽;水害防治;施工安全;施工质量
一、引言
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作业中,水害一直是影响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多雨地区。水流渗透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工人安全隐患和工程延误。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至关重要。截水槽作为一种传统且有效的水害防治手段,能够有效阻止水流进入井筒,保护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其通过设计合理的水流引导系统,将水流引导至预定的排水系统,从而减少水对井筒内施工的干扰,确保工程安全和施工效率。本文将探讨截水槽的设计原理、常见结构形式及技术要求,分析其在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与效果,同时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通过对截水槽设置的深入分析,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井筒施工领域水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截水槽的设计原理与结构
2.1 截水槽的设计原则
截水槽设计的核心原则是确保其能有效引导并分流水流,防止水进入井筒造成施工困难或安全隐患。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水流的方向和速度,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导向预设的排水系统。其次,截水槽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施工期间或极端天气下的水流冲击。此外,设计还需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避免过度破坏周围生态,且确保其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材料与结构形式以降低成本。在设计中,简化施工步骤并优化结构,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也是设计的关键目标。
2.2 截水槽的常见结构形式
截水槽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需求的不同,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明沟式、暗沟式和管道式。明沟式截水槽通常用于开阔区域,施工简便,维护容易,且能处理较大水流量。其槽体通常较浅且宽,适合地势平坦或水流量大地区。暗沟式截水槽则适用于需要隐藏水流的场所,常用于地下施工或对外观要求较高的地区,通常采用较深且窄的设计。管道式截水槽则多用于需要长距离排水的情况,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环境的干扰,适合高水流密度的区域。这些结构形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确保最佳的截水效果。
2.3 截水槽设计中的技术要求
截水槽的设计需要满足多个技术要求,以确保其功能性和安全性。首先,槽体的尺寸必须根据预期水流量计算,以保证水流顺畅通过并避免堵塞。设计时还应考虑水流的高峰期,确保截水槽能够应对突发的水流变化。其次,槽体的材料必须具备防腐蚀和耐久性,特别是在潮湿或含有化学成分的水源附近。常用的材料包括高强度钢材、混凝土及塑料复合材料等。此外,防渗设计至关重要,设计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如使用防水涂料或安装防渗膜,确保水流不渗透至周围土壤或结构中,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过程中截水槽的设置应用
3.1 施工前的准备与评估
在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过程中,设置截水槽前,首先应进行详细的地质与水文调查。通过对地下水位、地层渗透性及周围环境的评估,获取准确的水流分布数据,为截水槽的设计提供依据。此外,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识别可能的水害风险点,并根据实际地形与施工条件选择适合的截水槽形式。评估阶段的工作直接影响截水槽的设计方案,因此要确保收集到全面、准确的资料,以便后续方案的实施。
3.2 截水槽的安装方法与步骤
截水槽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首先,施工队需要按照预先确定的路线进行开挖,确保槽体位置准确,并保持设计的坡度。然后,进行截水槽的结构搭建,按照槽体尺寸与形状进行混凝土浇筑或铺设预制件。对于防渗设计,施工时应采取防水涂料或防渗膜进行防护,确保截水槽的长期稳定性。接着,对截水槽进行加固处理,特别是在水流较大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必要时采用钢筋网加固。安装完毕后,还需要对槽体进行水密性测试,确保截水槽能够有效防止水流渗漏。
3.3 施工中的监测与调整
施工过程中,截水槽的效果需要持续监测,尤其是在高水位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监测内容包括截水槽的水流量、槽体稳定性、排水系统的通畅程度等。对于可能出现的堵塞或溢流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理或调整。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调整截水槽的排水路径或重新设置槽体,以应对突发的水害问题。施工期间,监测与调整工作要及时且高效,以确保水流得到有效管理,施工不受水害干扰。
四、截水槽设置的效果与优化措施
4.1 设置截水槽后的施工效果
设置截水槽后,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作业的水害问题得到了显著缓解。截水槽通过有效地引导水流,防止水流进入井筒,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流渗透造成的施工难度。水流的控制不仅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避免了水源对施工人员及设备的潜在威胁,而且还确保了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因水灾带来的停工时间。由于截水槽能有效分流并排除地下水,井筒施工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整体施工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4.2 遇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截水槽能够有效控制水流,但在实际应用中仍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水流量过大或地下水位过高时,截水槽可能无法承载超负荷的水量,导致水流溢出或渗漏,影响施工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设更大容量的截水槽,或采用多条截水槽并行设置来提高排水能力。同时,在土质较为松软或渗透性强的地区,应加强截水槽的防渗设计,采用更加耐腐蚀、抗渗漏的材料,避免水流通过土壤渗透进入施工区域。此外,突发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水流量激增,因此应定期检查截水槽的功能,及时进行维护与调整,确保其有效运行。
4.3 截水槽优化设计的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截水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首先,建议在设计阶段融入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使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水流的变化,并根据水流量的实时变化自动调整截水槽的排水模式。其次,优化材料的选择,采用更具耐腐蚀性和抗渗漏性的新型复合材料,以增强截水槽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截水槽的定期保养和清理也是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措施。定期检查截水槽的防水层,及时修复破损部分,确保水流引导系统的顺畅无阻。
五、结论
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过程中设置截水槽,是防止水害、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的设计与施工,截水槽能够有效引导水流,防止水流进入井筒,减少水害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截水槽的设置确保了施工环境的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有效保护了设备和人员安全。然而,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水流量过大、土质渗透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优化设计、加强排水能力和防渗处理是解决的关键。随着智能技术的引入和新型材料的应用,截水槽的设计与运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综上所述,截水槽在花岭沟风井花岭沟风井井筒掘砌中的应用不仅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还为后续项目提供了经验。未来应不断优化截水槽的设计与应用,以应对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水害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德凯,张志峰.液压伞钻在二号回风立井井筒掘砌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3,42(32):102-104.
[2]王峰.综掘机快速掘砌工艺条件下的斜井井筒冻结法方案与冻掘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0):82-84.
[3]李宣立.竖井井筒表土层软泥段特殊施工工艺[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2,47(0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