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质增效方法路径研究
杨莉 马婷婷 陈霞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748500
本文系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2024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质增效方法路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XXSZGZYBKT131.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传承优良传统、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基础。随着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亟需从“有形”向“有魂”、从“表面”向“深层”转变。本文以一所初中学校为研究视角,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出发,结合当前中小学面临的新形势,提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质增效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旨在为基层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校园文化;提质增效;初中教育;文化育人;学校管理
引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制度规范及其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学校软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浅层化、碎片化等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因此,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提质增效路径,成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 、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校园精神,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学风、教风、校徽校歌、校训等。校园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是学校传统文化的延续,它能够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
1、物质文化:指学校在校园环境、建筑风貌、设施配套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文化元素。
2、制度文化:体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评价机制等方面,是校园文化运行的保障。
3、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包括办学理念、价值追求、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
4、行为文化: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中,是校园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首先,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功能,能够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塑造学生人格。其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能够规范师生的行为,引导教师和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再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功能,能够增强学校凝聚力、向心力。
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形式轻内涵:过度强调环境布置、文化墙等“看得见”的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培育。
2、缺乏系统设计: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缺少顶层设计与长远思考,导致内容零散、主题不明。
3、活动同质化:文化活动雷同,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4、教师文化认同感不足:部分教师对校园文化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未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合力。
三、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质增效的方法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园文化发展体系
1、明确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学校要在全面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
2、制定系统的文化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制定中长期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各项文化建设工作。
(二)优化校园环境,打造文化育人空间
1、建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空间: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室、走廊、操场等校园空间,通过视觉符号强化文化熏陶。
2、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数字文化墙、校园电视台等多媒体文化载体,提升文化传播效率。
(三)深化精神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凝聚力
1、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通过班会、主题活动、演讲比赛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价值认同。
2、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结合学校历史、地理、教育资源等,打造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和学校个性的文化品牌项目。
(四)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增强学生参与感
1、多样化文化活动:举办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综合素养。
2、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让学生参与活动策划与组织,提升其主动性与责任感,实现文化的自我生成与自我更新。
(五)构建文化共同体,激发教师文化使命感
1、加强教师文化培训:开展教师文化素养培训和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文化理解力和引领力。
2、激励教师参与文化建设:设立教师文化建设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与课程开发。
(六)融合家庭与社会资源,拓展文化建设边界
1、搭建家校合作平台: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促进家庭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协同育人。
2、引入社会文化资源:邀请社会文化名人进校讲座,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科技馆等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五、案例分析:
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我校在近年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探索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和育人实效的文化建设路径。
一是打造“书香校园”:设立校园图书角、流动书箱,开展“每天一小时阅读”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二是实施“主题文化月”:每月围绕一个德育主题开展班会、征文、演讲等活动,实现文化主题的月月更新、人人参与。
三是建设“红色文化走廊”:将党史、国史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在校园走廊,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四是实施诚善币发放机制,每月评选诚善之星,评选学习之星,奖励诚善币,开设诚善银行,兑换学习用品。
总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谋划、持续推进、守正创新。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对校园文化育人价值的认识,勇于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打造新亮点,切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从“做表面”走向“强内核”,实现提质增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李敏. 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21(6): 68-72.
[3]王磊.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J]. 教师发展研究,2022(3):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