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对电气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分析
肖玲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1.引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风向标”,已成为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成果、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中职电气专业以培养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的一线技术人才为目标,其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然而,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需求”等问题。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引入企业真实任务和行业技术标准,为电气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结合中职院校实际,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电气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探索以赛促教的有效路径。
2.职业技能大赛对电气专业教学的具体促进作用
2.1 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设计通常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蓝本,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赛项,均要求选手完成电路设计、PLC 编程、设备调试等任务。这些任务直接反映了行业对电气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
案例:某中职院校在参加“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后,对照赛项评分标准修订了《PLC 技术应用》课程大纲,新增了触摸屏(HMI)组态、变频器参数设置等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
数据支撑:根据 2023 年某省中职院校调研数据,参与大赛的院校中,72% 的电气专业课程内容更新频率显著高于非参赛院校。
2.2 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训课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而职业技能大赛要求选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从设计到实操的全流程任务,倒逼教师改革教学模式。
以赛促学:大赛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例如,某校电气专业组建“竞赛兴趣班”,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学习 PLC 编程和电路排故技术,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以赛促教: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备赛,将竞赛任务拆解为教学项目。例如,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中的机械臂控制任务转化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实训模块,实现“课堂即赛场”。
2.3 提升师资队伍“双师型”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指导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熟悉企业最新技术。备赛过程中,教师需与企业工程师合作,掌握如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传感器应用等新技术,推动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案例:某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师团队在指导学生参加“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后,联合企业开发了《新能源技术实训》校本教材,并引入“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
2.4 优化实训资源配置与利用率
为满足大赛训练需求,中职院校需采购先进设备(如三菱 FX 系列 PLC、西门子变频器等),这些设备赛后可用于日常教学,改善实训条件。
数据支撑:某校电气实训室在 2022 年引入大赛指定设备后,学生实训项目完成率从 65% 提升至 89% ,设备利用率提高 40% 。
2.5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赛获奖学生因技能扎实、心理素质强,受到企业青睐。大赛获奖学生优先进入合作企业实习,企业通过竞赛表现选拔人才。部分赛项由企业冠名赞助(如“亚龙杯”),获奖选手可直接获得就业机会。
案例:2022 年,A 校电气专业 3 名国赛获奖选手被某新能源企业直接录用为技术员,起薪较普通毕业生高出 25% 。学生张某(2021 年省赛一等奖获得者):入职某智能制造企业,半年内晋升为生产线技术组长,负责设备调试与员工培训。学生李某(2022 年国赛三等奖获得者):凭借大赛中掌握的工业机器人编程技能,被某汽车零部件企业聘为自动化工程师。某校 2023 届电气专业毕业生中,参与过技能大赛的学生平均就业薪资较未参赛学生高出 18% ,且岗位晋升速度更快。
3.职业技能大赛反哺教学的实践路径
3.1 构建“赛教融合”课程体系将大赛任务分解为教学模块,融入日常课程。
例如:
将“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中的“电机正反转控制”任务融入《电机与拖动》课程;
将“智能电梯装调”赛项中的传感器应用部分转化为《传感器技术》实训项目。
3.2 建立“三级竞赛”培养机制
初级(一年级):开展校级技能竞赛,如“电工基础接线比赛”,激发兴趣;
中级(二年级):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竞赛,强化技能;
高级(三年级):组织尖子生冲击国家级赛事,打造技能标杆。
3.3 推动校企共建“大赛资源库”
推动校企共建“大赛资源库”是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或企业实际项目,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产”的良性循环。联合企业开发竞赛题库、实训指导手册和微课视频,形成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库。例如,某校与本地自动化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线故障案例转化为竞赛训练题目。
4.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4.1 问题分析
1.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院校集中资源培养少数竞赛选手,普通学生受益有限;
2.教师压力过大:备赛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影响常规教学;
3.技术更新滞后:部分院校设备老旧,难以满足赛项要求。
4.2 改进建议
1.普及竞赛成果:通过“竞赛选手进课堂”“竞赛视频公开课”等形式,让全体学生接触大赛资源;
2.完善激励机制:将教师指导大赛成绩纳入绩效考核,减轻其额外负担;
3.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金与技术支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5.结论
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引入行业技术标准、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师生实践能力,成为推动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未来,需进一步推动“赛教深度融合”,将竞赛资源转化为普惠性教学成果,实现“少数选手参赛,全体学生受益”的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电气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Z].北京:教育部,2020.
[2]张伟.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45-49.
[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2023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EB/OL].2023.
[4]某省教育厅.中职院校电气专业就业质量报告[R].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