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阳
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100
摘要: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港口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定程度上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工作。现实中港口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港口正常运转。本文分析了新的时代环境下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在明确问题的基础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实现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科学性,更好地服务港口建设发展。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对策
港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各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设施设备的使用,因此在发展中要明确认识到各种类型机械设备使用的重要性,针对性的做好设备设施管理和应用工作非常重要。
1.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特点
与一般意义上的设施设备管理不同的是,港口所使用的设备有着自身的要求,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明确各种类型设施设备管理的特点,进而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首先是设备管理大型化,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港口作为对外经济联系的有效手段,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层面,这就意味着在动态性的发展过程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方式方法,明确设备管理的特性。大型化是现代众多港口设备的典型特点,大型设备的使用能够极大提高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能够实现新技术应用和推广工作。随着国际范围内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设备大型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多元化的设施设备管理应用工作将会变得更加普遍。
其次是港口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港口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意味着在动态性的使用过程中,要借助大型的设施设备,同时这些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发展需求。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能够极大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人员使用数量,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越来越多的现代自动化设备出现,为港口建设发展和发展提供了便利。
2.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问题
任何一种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港口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旦出现了机械设备故障,就要做好相应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能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港口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2.1管理观念落后,影响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港口设备的维修管理必然会逐步细化。但现阶段,港口设备尤其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管理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港口设备管理的粗放习惯。在此背景下,设备维修管理也受到影响。设备带病、超负荷工作、维修不及时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大大增加了设备维修的难度,影响了设备维修质量。
2.2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
对于管理来说,管理制度非常重要,设备的维护管理也不例外,这是保证管理科学高效的基础。虽然大多数港口都建立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保养规程,但由于港口设备集成度高,单一设备所涵盖的结构非常复杂,制定的制度往往是全面的,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维护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制度,制度本身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2.3设备维护管理重点不明确
港口主要机械设备为移动设备,作业环境一般潮湿、多尘、振动。这是港口设备的一大特点。应该是以维修保养,应该以维修为主。在实际的维修管理中,一般没有根据港口设备的特点进行维修管理,平时往往不重视维修。直到设备因故障停机,设备维护管理的重点才颠倒过来。
2.4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除了专业的港口企业外,化工、机械制造、建筑等行业的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港口。港口运输一般是这些企业的辅助单位。虽然很多管理人员都有其他专业的设备维护管理经验,但很少接触港口设备的维护管理。这一客观因素也导致港口设备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维修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得不到控制,大大降低了港口设备维修管理的效率。
3.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针对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维修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强化设备维修日常管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率。
3.1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维修技术培训
港口设备维修工作开展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实现的,所使用的人员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素质,但是技术更新换代过快,对于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施维修工作的过程中,要进行专业性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维修人员技术能力水平,实现动态性的维修。技术人员能力和素质对于维修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动态性的维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员素养提升手段,让专业维修人员能够定期活动能力提升,掌握最新的技术维修方式方法,这样以来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会更加真实有效,这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港口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
3.2健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维修工作开展要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进行,因此在动态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制定日常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约束,从而达到提升维修效果的作用,在动态性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港口设备维修管理是不断变化发展这就要求在现实中做好针对性的制度构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设备的管理是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 采购) 、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它不仅包括设备的后期管理, 也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部门相互独立、又相互依托, 所有环节和部门共同的宗旨就是保证设备以最小的投入, 获取最好的技术状况, 满足港口安全生产需要。这是所有环节和部门协调一致的基础。技术管理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是港口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3.4做好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在工作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建立规章制度。根据当前港口实际任务情况,建立符合企业管理和业务特点的机械设备工作制度。确保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完成相关工作活动,确保机械设备在港口日常运行中能够良好运转。同时,港口企业要建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制度,包括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确保机械设备能在正常操作下完成相关工作活动,防止机械设备因操作不当而损坏.
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港口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制约了港口正常发展,在明确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应对,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序性,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信息时代下,港口建设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统一有效的维修管理工作,坚决避免出现设备损毁之后才进行的维修工作,通过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监督的方式来提高维修效率。
参考文献
[1]梁飞.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05):62-63.
[2]朱建华.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燃机与配件,2018(1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