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

周悦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211900

随着感性负荷在城乡低压电网中的普及,低压无功补偿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无功补偿装置存在体积大、维护困难和可靠性低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在明确无功补偿起因、原理以及常用补偿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探讨新型智能无功补偿技术的具体应用。

1 无功补偿起因与原理

1.1 无功补偿起因

(1)电动机负载因素

作为典型的电感性负载类型,三相电机需消耗电能建立电磁场以运行。由于部分能量会转变成无功功率,进而产生相应的分量,在进入到电力系统之后将被系统消纳。由无功功率直接产生的电流,其分量将在电力系统当中传输,最终以热能形式消耗。过多无功功率会使电压的压降以及损耗均大幅增加,所以对用户而言有必要通过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配置保证功率因数。若没有进入到电力系统当中的无功功率过多,则会对功率因数以及电压质量都造成很大影响,使设备损耗大幅增加,影响运行效率。

(2)变频装置因素

如今,变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对于变频电器,无论是性能、功能还是节能效果,都有明显价值。然而,这样也会给电网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电能质量方面的影响。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线性负荷,变频电器除了会吸收大量无功功率,还会产生谐波分量,形成无功吸收。

(3)电力电缆因素

电力电缆适合城市应用,安装于地下,减少土地需求,不仅输电性能相对稳定,而且对运维的要求低,基本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然而,电缆的大规模应用会使电网产生较大的对地功率,进而产生大量无功。对电缆导线而言,除了可视作负载无功,还具有电源性质。在中压电网当中,电缆导线的应用是导致无功不平衡的关键原因。

1.2 无功补偿原理

电网中感性负荷多时,需感性无功功率。电容性负载运行时,吸收无功。感性负荷下,电压超前电流 90 度;容性负荷下,电压滞后电流 90 度。电容器组发出的无功功率与感性负载吸收的无功功率互补平衡。用电设备效率由功率因数表示,范围[0,1],趋近 1 表示效率高。电力系统在吸收大量无功之后,其视在功率减小,功率因数角也发生一定变化。

1.3 无功补偿形式

无功功率补偿能迅速补充无功缺口。对配电系统而言,可考虑采取以下补偿方式:1)低压侧集中补偿:将并联电容器安装于低压配电变压器母线的出线侧,以此通过对电路的控制进行电容器组投切,进而进行无功调节。目的是局部无功补偿,提升功率因数,保障电能质量。此模式配置简单,但调节能力有限,易产生过补偿或欠补偿问题,实际功效低于分散式补偿。2)柱上无功补偿:主要在 10kV 配电网线路中使用,直接在柱上进行设备配置,只需要建议控制即可使电容器组完成自动操作。该模式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电压水平以及功率因数,降低线损,且设备安装成本相对较低,适合用电负载相对较大与功率因数相对较低的情况。但存在设备配置位置和变电站之间的距离较远,运维成本相对较高与控制困难等缺点,此外,若线路负载过重,则并不能显著提升功率因数。3)负荷终端分散式补偿:即在负载终端进行并联电容器组的配置,以此对无功潮流进行有效调节,在保证电压质量的同时降低电能损耗,该模式适合负载较大且输电距离相对较远的情况。

3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应用

3.1 系统主要功能

3.1.1 主机功能

1)主机顺序发送状态信息,确保无竞争运行。2)依次发送读取指令给从机,接收电容数值、补偿类型等参量信息。3)采样电压电流量,计算实时潮流量、功率因数等,并按保护条件运行。4)对比线路参量,选择补偿器并发送控制指令,主机控制时可取消指令。5)监测供电,失电时切除

运行中的补偿器。

3.1.2 从机功能

1)未收到主机信息时,开启竞争操作,代替主机。2)接收主机参量读取指令,传回电容数值等信息。3)采样电压值,并严格按照相关保护条件运行运行。4)执行主机的各项控制信息,在投切补偿器的同时将设备的状态信息实时传回。5)待电容补偿器退出之后,启动时延保护功能,120s内接收到投入指令则不操作。6)监测供电,失电时切除运行中的补偿器。

3.2 功能运行环境

智能无功补偿设备控制电容补偿器组,对系统的无功需求进行有效调节。通过对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适应过零投切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借助 C 语言进行编程,直接对设备元器件实施操控,以此提高效率。在智能设备中,微处理单元通过借助专门的编程工具进行功能设计,保证软件运行稳定性与易读性,并为后期升级改造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对于独立模块,其设计方便调试,能省去不必要工作。

3.3 软件功能模块

3.3.1 初始化运行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对数据进行临时存储与检验、完成初始设置、选择通信模式、完成展示形式选择、事件检测运行模式选择以及内部时钟和中断设定。

3.3.2 信息采样分析模块

软件设计中 DMA 采样独立于 CPU 后台数据输送。利用 PDB 控制模数信号采集频率,设定参数后触发中断执行操作,进行采样。采样成功后,直接内存访问信息采集传送,进行 Fourier 计算,包括频率数值、电压向量值和电压谐波数值。系统运行频率变化时,调整采样区间,保证模数转换单元采样符合实际频率要求。

3.3.3 可视化模块

可视化单元展示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异常时,可视化模块显示异常信息,便于运行操作人员及时处理。主界面显示电网运行状态数值,如电压、电流、功率等,以便于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具体工况信息。对于查询定值功能,可对包含系统与控制参量以及保护系数等在内的数据进行查看。而修改定值则是对各项参量实施更正或修改。

3.3.4 按键分析功能

按键分析功能包括确认、取消、加减按键,具备点击和长按对应功能。当主界面处于正常状态时,若经监测发现确认案件被操作,则以按键的时长为依据进行判别,具体为若为短按,则开启定值设置显示,而若为长按,则开启选择调试状态显示。

3.3.5 温升分析功能

温升分析是设备自身保护控制的基本功能之一,监测温升情况,根据设定阈值执行判别,温升高于阈值时,执行补偿器投入闭锁指令,退出所有在运补偿器。

4 结语

综上所述,无功功率补偿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与关键,因此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为适应当前的电气自动化需求,需要在保留原无功补偿方式优势的基础上,引入新型智能无功补偿技术,以切实提高无功补偿水平,为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助力。

参考文献:

[1]吉兴全,张丽泓,刘琪,等.考虑有功-无功协调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多阶段分布式电压控制[J].供用电,2025,42(02):1-11.

[2]艾晶晶.电力自动化中智能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江西某工业园区为例[J].生态与资源,2024,(11):102-104.

[3]李西明,薛涛,赵斌,等.基于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下的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VAC[J].东北电力技术,2023,44(09):27-31.

[4]古海林,牟攀,王钒迪,等.无功过补偿引起的计量异常事件分析及研究[J].工业计量,2023,33(05):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