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作者

王元岭

身份证号码:371522198610086515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的双重背景下,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作为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载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优质的园林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风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还可调节微气候、净化空气,发挥显著的生态效益。然而,当前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在技术管理层面存在诸多短板,导致工程质量参差不齐、景观效果难以持久。

一、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要点

1.1 施工前技术要点

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至关重要。设计图纸是施工的核心依据,施工团队需联合设计方、监理方对图纸进行全面审查,核查图纸中植物配置、地形塑造、小品布局等细节是否存在矛盾或疏漏,设计方需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解释设计意图、施工难点及特殊工艺要求,确保施工精准还原设计方案。场地勘察与测量需深入开展。

1.2 施工过程技术要点

在土壤改良与处理方面,需根据植物生长需求调整土壤条件。对于贫瘠土壤,添加腐叶土、有机肥提升肥力;针对盐碱地,通过淋盐、施用酸性改良剂调节酸碱度。苗木选择与种植环节,严格筛选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乔木类注重胸径、冠幅达标,灌木讲究分枝均匀。种植时遵循 “深挖浅栽” 原则,确保苗木根系舒展,并合理设置支撑固定,防止倒伏。

1.3 养护阶段技术要点

浇灌与施肥应结合植物长势和季节的变化,夏季高温加大浇水量,冬季减小浇水强度,生长期多施氮肥,促进生长发育,花期多施磷钾肥促进开花结果;修剪整形能提高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和健康状况,对乔木类修剪枯枝、强枝,对灌木按照设计树型定期修剪,对绿篱类修剪保证树型整洁、美观;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修剪通风、扫除落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必要时可以采用生物药剂或者低毒化学药剂精准防治;同时要做好园林植物的防寒保护、避暑措施,在冬季对耐寒性差的植物要包扎保温棉、搭建防风障,在夏季对新定植的树木搭建遮阳网、喷淋叶面降温,做到园林植物安全度夏、安全越冬,以保证园林绿化景观的长效美观。

二、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施工队伍专业素质问题

首当其冲的技术管理人才。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技术工人数量多、素质参差不齐,而绝大多数的一线工人没有经过正式专业培训,对园林土壤改良技术、苗木种植技术规范、园林机械使用操作等园林绿化技术缺乏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在地形的营造上,无法准确把握设计方案提出的坡度、高程,影响到景观效果。作为项目的主要管理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一线的项目管理者,也有一部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不到位,不能有效指导生产,在遇到复杂的技术问题时不能给出科学性的解决方案,制约了工程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

2.2 施工管理理念与体系不完善

严重制约质量与效益。以进度和成本为中心的传统的施工管理思路容易忽略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环节,施工过程中违规作业、偷工减料等事件屡禁不止,缺乏科学、统一、规范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标准及验收制度,一个项目和另一个项目之间差异较大,产品质量管理难以有一个明确的验收标准和评判尺度。施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大部分单位均采用手工统计、纸质化管理模式,不能直观且快速地进行质量管理,无法保证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3 施工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问题

导致各种矛盾、拖延。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几方当事人,各方利益诉求、专业认知不同,信息传输出现断层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设计与施工之间,由于设计图纸表达不清楚、设计变更等问题,造成施工方对设计意图理解错误,返工造成浪费。施工与监理之间,在技术规范的执行、质量的验收标准方面因意见的分歧,容易导致扯皮推诿、拖延工期。

2.4 后期养护管理重视不足

造成园林景观难以持久良好态势。一些建设单位只注重工程施工建设期间的工作,轻视后续的管护工作,养护资金匮乏,造成园林景观养护设备陈旧、养护技术水平低下,有的工程甚至不配专业管养人员,由临时人员粗放管理,无法完成苗木修整、病虫草防治、水肥管理等精准管理过程。没有科学规范的养护考核制度,养护成效不能与养护人员挂钩激励,不能调动园林景观管养积极性,在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处于恶化状态,不能达到预期的生态及观赏功能。

三、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3.1 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加强技术管理基础。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给施工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土壤改良技术,苗木栽植技术,园林机械使用技术,新材料应用等,请相应的专家讲课,结合实际工程讲解操作技术,提高施工单位的操作技术水平。提高人才准入条件,录取的是园林、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给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建立适当奖励制度,把施工效果,施工创新与个人收入、升职挂钩,激励施工单位人员,积极主动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工艺,提高施工单位队伍的整体素质。

3.2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统一编制施工技术标准、质量验收标准,明确各分项操作程序、质量标准和验评标准,例如对于园林小品的石材铺装、苗木种植等工序建立详细技术标准。采用信息化管理,采用 BIM 技术对施工进行模拟,事先发现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弊端并加以整改,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实时进行监测,施工过程得到实时分析与处理。

3.3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

及时召开由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多方参与的协调会议,了解工程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在施工前应进行交底,并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设计优化;施工单位应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反馈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落实设计意图。积极协调与其他相关交叉施工,编制施工顺序、场地使用计划,防止施工混乱。

3.4 重视后期养护管理

加强养护投入,配置养护设备与工具,如修枝机、洒水车、病虫害防控的工具等,确保养护作业。组建养护团队,招聘园林养护经验的养护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养护人员培训,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素质,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习性和生长季节对养护人员进行安排,适时浇水、施肥、修枝、防治病虫害等,保障园林景观长期的观赏性和生态性。

结语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是保障工程品质与生态效益的核心。通过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优化沟通协调机制和重视养护管理,可有效解决当前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融入,未来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为营造高质量人居环境与生态空间提供坚实支撑,推动园林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竞财.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探讨[J].河北农业,2022,(07):82-83.

[2]马义豪.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09):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