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与对策
刘睿
江苏悦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对此,借助 BIM 协同设计优化、物联网驱动物流追踪、精益施工管理等对策可提升进度管控效率。此项研究能够为装配式建筑项目更加高效地开展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标准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对于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1. 绪论
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快,装配式建筑成建筑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但其进度管理面临设计标准化不足、构件协同及装配效率低等挑战,易致工期延误,有效的进度管理意义重大。
国外在装配式建筑进度管理方面已形成较成熟理论体系,国内多聚焦技术应用,全流程进度协同管理的系统性研究不足,对多环节协同优化综合考虑较少。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旨在识别装配式建筑进度管理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基于 BIM、物联网及供应链协同的优化对策,以此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助力行业智能化发展。
2. 简述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
2.1 装配式建筑特点与现状
装配式建筑采用先预制构件再运至现场组装模式,有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特点。在我国政策的推动下,其发展迅猛,2022 年新开工面积 8.1 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超 25%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标准化、产业协同、管理水平方面有差距待完善。
2.2 进度管理概念及重要性
进度管理旨在确保项目按时完工。装配式建筑需构件生产运输与施工精准对接,各方高度协同。进度延误易增成本,有效管理可降 20%-30% 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影响项目整体效益。
2.3 与传统建筑进度管理差异
装配式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在进度管理上差异明显,前者重点在一体化协同,难点是构件供应链管理,常借助 BIM 等信息化手段管控,使其管理更复杂,对管理者协调能力要求更高。
3. 剖析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时的关键影响因素
3.1 设计阶段因素
设计阶段影响重大,约 40% 进度问题源于此。存在设计标准化不足、与生产工艺脱节、BIM 应用深度不够等问题,如某住宅项目因图纸修改致构件生产延误 35 天,影响施工进度。
3.2 生产与物流因素
构件生产与运输环节延误超进度问题 30% ,有排产计划不合理、质量管控差、运输路线规划不佳、堆放场地不足等情况,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曾因车辆调配不当停工待料 2 周,恶劣天气等外部因素也影响物流效率。
3.3 施工安装因素
施工环节进度风险源自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吊装设备调配不合理、交叉作业协调不足,首次采用装配式技术项目施工效率常低 20%-30% ,某医院项目因人员培训不足,标准层施工周期延长 15 天。
3.4 管理协同因素
管理层面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进度计划编制不合理、风险预警缺失问题, 75% 项目缺协同管理平台致响应滞后,某 EPC 项目建 BIM 协同平台后效率提升 40% 。
4. 关于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的优化对策探讨
4.1 基于 BIM 的协同设计与动态进度优化
建立 BIM 协同设计平台是关键举措。构建标准化构件库可控制构件类型,某示范项目借此减少构件种类 42% ;实施并行工程设计让各方提前介入,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借此减少设计变更 65% ;开发 4D-BIM 进度模拟系统关联模型与计划,实现可视化模拟,某地铁上盖项目应用后进度偏差率从 15% 降至 5% 。
4.2 物联网驱动的智能物流管理
构建 “物联网 + 物流” 管理体系提升供应链效率。运用了 RFID 技术追踪构件全生命周期,使某住宅项目构件到位准时率达 95% ;开发智能调度系统优化运输路线,某预制厂运输效率提升 30% ;建立智能仓储系统精准配送,某医院项目减少堆放面积 40% ,还建议建立区域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4.3 精益施工管理实施路径
推行的精益建造理念提升了施工效率。实施 “末位计划” 系统保施工连续性,某保障房项目工期缩短 12% ;建立标准化施工工法分解工序,某学校项目施工效率提升 25% ;开展工人技能认证,某地培训计划使人均工效提升 40% ,建议制定行业标准如《装配式建筑施工操作规范》。
4.4 全过程协同管理机制构建
创新管理模式,推行 EPC 工程总承包,某科技园区项目工期缩短20% 。建立进度协调会制度明确交接标准,开发协同平台集成数据实现自动预警,某示范项目应用后问题响应时间缩至 8 小时。建议明确进度违约责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5. 案例分析与对策验证
5.1 案例项目概况
选取华东地区某装配式住宅项目实证,总建筑面积 12.8 万平方米,装配率为 65% ,采用 EPC 总承包模式。项目初期进度滞后严重,标准层施工周期超计划 25 天,整体进度偏差率达 18.5% ,存在设计变更频繁致构件返工率高、物流配送不及时、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等问题。
5.2 优化对策实施过程
项目团队分阶段实施优化措施。设计优化阶段,组建 BIM 协同小组,建标准构件族库并做碰撞检测,使设计变更减少 72% 。生产物流阶段,引入物联网管理系统,为构件植入 RFID 芯片追踪,构件准时交付率升至93% 。施工阶段,推行精益施工,分解标准层施工工序,开展工人专项培训,吊装效率提升。管理协同方面,建立进度协调会制度,开发协同管理平台集成关键数据。
5.3 实施效果评估
对比优化前后数据,进度绩效上,标准层施工周期从 10 天缩至 7 天,整体工期提前 28 天;经济效益方面,减少工期延误罚款 86 万元,降低人工成本 12% ;管理效率方面,问题响应时间从 48 小时缩至 6 小时。项目获省级示范工程称号,关键指标对比也体现出明显改善。
5.4 经验总结与推广建议
案例验证了优化对策有效性,也发现了如极端天气对物流影响、部分单位信息化水平不足等待改进之处。建议未来项目建立时,应更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将供应商纳入协同管理平台,加深 BIM 技术应用深度。该案例成功经验已在区域内 3 个同类项目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6. 结论与展望
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进度管理关键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核心痛点是设计协同不足、供应链断裂、施工低效。“技术三角” 能优化进度,案例证实全过程协同管理可缩短工期 15%-25% ,具经济效益,提供了管控方案。
但是研究存在局限,案例集中于住宅项目,对公共建筑适用性及智能化技术成本效益分析不足。未来应探索人工智能在进度预测的应用,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双碳目标下绿色进度管理方法。随着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其进度管理将更智能、更协同。
参考文献:
[1] 田辉 , 郭嘉雯 , 唐风姿 .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J]. 中国房地产业 ,2025(11):26-29.
[2] 徐庭 . 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C]//2025 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交流会论文集. 2025:1-3.
[3] 宋明志. A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D]. 山东: 山东建筑大学 ,2022.
[4] 李俊杰 , 高园园 , 武翔培 . 基于 KPI-SEM 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0,38(4):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