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作者

刘淼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一、引言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精准把握思政课教学规律,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政课教学新路径。

二、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思政课作为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途径,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二)坚定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保障

置身社会思潮多元背景下,思政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的前言阵地,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理性辨析中国特色与国际差异,清楚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筑牢精神支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

(三)推动社会进步与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思政课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使学生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当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在思政课的滋养下,他们将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部分教师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课简单等同于一般性知识课程,其政治属性和育人功能被弱化,未能在塑造学生思想品格和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一些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能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时事热点和社会发展融入教学,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思政课教学存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足的问题。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未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加工,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且教学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回应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阐释,既无法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进行有效解答,又削弱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仍占据一定比例,教师在课堂上以单向的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独立的思考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尽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但大多仅停留在简单的课件展示层面,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限制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数量不足体现在学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思政课教师的需求日益凸显,导致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质量不高体现在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仍需提高:一方面是理论根基不够扎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缺乏系统性,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把握缺乏及时性,在教学中难以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是,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体系尚未完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缺乏紧密结合,限制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价值引领

思政课教师需深刻认识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深入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和深化。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教学和研讨,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互动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大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缓解教师缺口。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支持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知行合一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知行合一。

五、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承载着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时代责任。面对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作者单位:。。本文系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2009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