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腐”机制在建党工作中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刘雨佳
核工业二0八大队综合管理部 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
“三不腐”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种重要的治理理念。在党建工作中,如何将这一机制融入实践,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三不腐”机制在建党工作中的融合与实践,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和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
1“三不腐”机制理念解析
1.1“不敢腐”的内涵与实践
“不敢腐”以严厉惩治为手段,通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是遏制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其内涵在于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腐败行为,无论案件大小、涉及人员职务高低,一律严肃查处,释放“伸手必被捉”的强烈信号。在实践中,纪检监察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既查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传统腐败问题,也打击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行为。例如,通过巡视巡察、专项整治等方式,深挖重点领域(如招投标、废旧物资处置、工程建设)的腐败线索,对涉案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同时,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发挥警示作用,让党员干部真切感受到腐败行为的严重后果,从心理上产生敬畏,不敢触碰纪律红线。
1.2“不能腐”的制度建设与执行
“不能腐”强调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扎紧权力运行的笼子,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滋生,是防治腐败的关键保障。制度建设方面,需针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领域和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制度规范,明确权力边界、运行流程和监督机制。例如,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保险箱”。在执行层面,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问责,确保制度落地生根。
1.3“不想腐”的价值引领与激励
“不想腐”侧重于通过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是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其核心在于培育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同廉洁从政的价值,主动抵制腐败诱惑。在实践中,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党纪党规和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让党员干部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举办廉政文化讲座、警示教育片展播等活动,强化廉洁从政意识。此外,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廉洁奉公、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发党员干部“不想腐”的内生动力,实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升华。
2 党建工作中的“三不腐”实践
2.1 党组织建设中的“不敢腐”
在党组织建设中,“不敢腐”体现为严格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一方面,强化党组织的监督职能,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行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例如,对违反组织程序、拉票贿选的干部,坚决取消其参选资格并给予相应处分;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通报曝光。通过严明纪律、严肃执纪,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警醒,自觉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党组织的权威和形象。
2.2 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不能腐”
党员教育培训是落实“不能腐”要求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和规范管理,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能力。在培训内容上,将党纪党规、法律法规、廉政风险防控等知识纳入必修课程,帮助党员干部熟悉制度规定,明确行为边界。例如,开设“权力运行风险防控”专题课程,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不同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在培训方式上,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估,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或重新培训;同时,实行培训考勤管理,对无故缺席、不遵守培训纪律的党员干部进行批评教育。
2.3 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不想腐”
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不想腐”的重要载体,通过营造崇廉尚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在实践中,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政元素,创作廉政文化作品,如廉政书画、微电影、戏曲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廉政理念。同时,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举办廉政文化节、廉政知识竞赛等,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例如,组织党员干部及其家属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筑牢家庭廉洁防线。通过廉政文化的熏陶,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认同廉洁价值,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自觉做到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实现从思想根源上“不想腐”。同时,开展廉政文化进基层、进家庭等活动,举办廉洁文化宣传月、廉政知识竞赛等,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 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拓展
3.1 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应对
基层党建是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方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例如,在农村地区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开展、党群互动的数字化、智能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效率,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基层落地生根。
3.2 党风廉政建设在基层的推动
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需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基层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基层干部权力范围和运行流程,防止权力滥用。例如,对村级财务收支、惠民政策落实、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开通网络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公开处理结果,增强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纵深发展。例如,对招标项目、废旧物资处置、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围标串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开通网络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公开处理结果,增强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纵深发展。
4 结语:
“三不腐”机制在建党工作中的融合与实践对于提高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一机制的理念解析和实践探讨,可以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打通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 张明,李红."“三不腐”机制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党建研究,2019(3):68-75.
[2] 王强,刘丽."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的路径探讨."党的建设,2020(2):42-49.
[3] 杨柳,王明."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拓展策略研究."党建文献,2021(4):30-37.
作者简介:刘雨佳;男;1991 年 8 月;汉族;辽宁省海城市;硕士研究生;政工师;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