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观视角下云南省民族健身操旅游价值、挑战及优化路径
余丹 印欢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转而追求更具深度和个性化的体验。云南省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健身操巧妙融合了民族舞蹈、音乐、服饰等文化元素与健身功能,将其融入旅游产业,既能满足游客对独特文化体验的追求,又能推动云南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型升级。深入研究云南省民族健身操的旅游价值、挑战与优化路径,对于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创新旅游产品、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促进旅游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民族健身操与体验经济相关理论及旅游发展现状;借助案例分析法剖析云南民族健身操旅游实践案例;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游客需求与从业者看法。创新之处在于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系统研究民族健身操旅游价值,并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为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提供新思路。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体验经济理论概述
体验经济由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提出,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依次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阶段后,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在体验经济模式下,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产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难忘的体验并获取经济价值。体验具有个性化、参与性、情感性等显著特征,消费者愿意为独特的体验支付更高费用。
2.2 民族健身操相关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民族健身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内涵、健身价值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民族健身操融合了丰富的民族舞蹈、音乐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全民健身领域发展迅速。然而,在民族健身操与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仍相对不足。
2.3 旅游价值研究现状
旅游价值的研究范畴已从单纯的经济价值,逐步扩展到文化、社会、生态等多元价值领域。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价值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和情感满足,强调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文化内涵。但针对民族健身操旅游价值的系统性研究仍较为缺乏,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云南省民族健身操旅游价值分析
3.1 文化体验价值
云南省拥有 26 个世居民族,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为民族健身操赋予了丰富内涵。在昆明石林,彝族撒尼人将大三弦舞融入健身操,舞蹈动作刚劲有力,配合高亢激昂的大三弦音乐,展现出彝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游客学习这套健身操时,能深入了解彝族火把节等民俗文化,感受彝族历史传承。大理白族聚居区的白族健身操,将白族三道茶礼仪、霸王鞭舞蹈动作与健身操结合,动作优雅舒展,音乐清新悠扬。游客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体验白族文化的细腻与优雅,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扩大云南民族文化影响力。
3.2 健身休闲价值
丽江纳西族健身操动作融合东巴象形文字中的肢体动作,节奏舒缓,包含大量拉伸、扭转动作,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西双版纳傣族健身操以傣族孔雀舞为基础,动作轻盈优美,配合傣族音乐,让游客在健身同时感受浓郁的热带风情,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实现健身与休闲的完美结合。
3.3 旅游产业带动价值
普洱市开发了以哈尼族、彝族民族健身操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包含健身操表演观赏、学习体验等项目,丰富了旅游产品类型。游客参与民族健身操活动,会延长在当地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的消费。如在德宏州,游客参加景颇族目瑙纵歌健身操培训课程,通常会在当地停留 3-5 天,有力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
3.4 社会价值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健身操表演团队多由当地居民组成,通过参与旅游表演,居民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在社区组织的民族健身操活动中,居民共同参与排练和表演,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四、云南省民族健身操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4.1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目前,云南省民族健身操旅游产品大多集中在表演观赏层面,像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健身操表演,游客多为被动观看,缺乏参与互动环节。且多数产品对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例如保山的部分旅游产品,仅展示健身操动作和服饰,未深入介绍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渊源,难以满足游客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
4.2 市场推广力度不够
民族健身操旅游宣传主要依赖传统媒体和旅行社,对新媒体平台利用不足。例如昭通的民族健身操旅游,在抖音、小红书等热门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内容少,导致宣传范围受限,难以吸引年轻游客和自助游游客。此外,云南民族健身操旅游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推广策略,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较低,在旅游市场中竞争力不足。
4.3 专业人才短缺
在临沧等地,民族健身操表演和教学人才匮乏,部分从业者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影响表演和教学质量。同时,既懂旅游又熟悉民族健身操的复合型服务人才不足,导致旅游服务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制约了产业发展。
4.4 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不完善
部分旅游景区,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些景点,缺乏专门的民族健身操表演和教学场地,现有场地设施简陋,音响、灯光等设备配备不足。在旅游配套服务方面,部分地区餐饮缺乏特色,住宿条件有限,交通不便,如红河州的部分民族健身操旅游目的地,公共交通线路少,游客前往不便,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五、体验经济视角下云南省民族健身操旅游优化路径
5.1 创新旅游产品开发
在西双版纳,可开发傣族泼水节主题的民族健身操体验活动,游客不仅能学习傣族健身操,还能参与泼水节特色互动。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推出彝族火把节民族健身操主题营地,提供住宿、餐饮、教学、文化体验一站式服务。同时,深入挖掘民族健身操文化内涵,在健身操教学中,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文化寓意和历史背景,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深度。
5.2 加强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发布云南省民族健身操旅游的精彩视频,展示各地州民族健身操的特色。与携程、去哪儿等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推出民族健身操旅游产品套餐。制定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推广策略,设计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品牌标识和口号,举办云南省民族健身操旅游文化节、品牌赛事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在云南本地高校的体育、艺术专业中增设民族健身操课程,培养专业表演和教学人才。定期组织在职从业者参加培训,邀请专家授课,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针对旅游服务人员,开展民族健身操知识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培养既懂旅游又熟悉民族健身操的复合型人才。
六、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证实,云南省民族健身操在体验经济时代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涵盖文化体验、健身休闲、旅游产业带动和社会价值等多个方面。然而,其发展也面临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市场推广不力、专业人才短缺以及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不完善等挑战。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等优化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民族健身操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