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

赵光泽

佳木斯技师学院 154002

引言

在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的大环境里,创新变成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前行的核心力量,我们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的发展计划,这一政策的有效推进需要高水平科研人员的支持,同时也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创造能力并能落实实际操作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依托,而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职业学校教育有着特别的含义,在做到多样化培养目标达成、专业技术知识传承和推动就业创业者上有着不能被取代的功能作用,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生产一线技术工作者的培养基地,人才培育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产业基本面向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过程以及产业链构成结构调整优化的情况。计算机学科以其应用广泛、迭代迅速、与各领域融合紧密的鲜明特点,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基础性工具和赋能引擎的双重角色。然而,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操作轻思维、重模仿轻创造、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1. 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1 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把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当中,这既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步骤,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看重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表明其执行要依靠不同层次的人才支撑体系,既要有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又要有数量众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并具备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中职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一环,它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基础性实用型劳动力的任务,计算机学科由于适用范围广,技术更新快,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等特点,成了达成这一目的的理想平台 [1]。​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突出价值 , 关键是让学生超越传统操作技能限制 , 对释放个体创造性潜力很有帮助 , 并且有可能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之一 , 这充分显示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以及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功能特点。

1.2 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涵

把创新能力培养全部融入到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当中,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传统职业教育大多着重于单项技能训练以及重复性操作练习,很难符合当下社会对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不仅要培育专业技能型劳动者,还要着重改进学生的未来技术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能,计算机教育属于既有工具属性又有创新特征的学科范畴,它不能仅仅局限于软件应用或者编程技术的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去探究技术原理,唤起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革新意识和操作能力。这种转型过程是中职生由“普通劳动力”变成“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表现,其本质特征表现为毕业生逐渐改变原有被动状态而转变为工艺改进服务改良技术成果宣传者,在这之中职业教育追求内涵提升和每个个人终生发展的价值趋向得到完整呈现[2]。

2.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析

2.1 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教学价值观

建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理念,这是达成中职计算机课程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先决条件,这种理念的落实要对传统教育模式展开根本性改变,教师应当由单纯的讲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创新思维的引导者,实践环节的支持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早已超出传统教学大纲的范畴,而在于创建一个鼓舞探索,容忍失败,引发兴趣的学习环境,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察觉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也应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项目实践的主要参与者以及新知探究的推动者 [3-4]。在此情况下,必须冲破传统评价模式固有的束缚,把关注点从单纯的知识记忆转变为多维度综合能力的测评,削弱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决定意义,着重考察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实践操作的水平,团队合作的能力,还有在创新项目中原创的贡献,促使教育各个部分一起助力于创新素养的培育与成长。

2.2 建设与创新培养相契合的课程体系

形成以创新为指引的教学观念,这是改良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之处,这种改变既要重新诠释教育本质含义,又要对教师角色展开系统性重塑,教师应当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思维发展的引领者,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推动多元思维发展,还要给予学生实践探索的专业指导,学生也要成为知识主动建构者和问题解决型实践者,他们的学习途径会从单向的知识接受转变成包含发现,试错以及验证等环节的完整认知进程,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改善教学评价体系,抛弃侧重记忆和机械模仿的传统考核方法,创建起以思维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成果为中心的多种评价机制,从而营造出一种鼓励创新,包容探索的良好教育氛围,给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赋予稳固的基础支撑和制度保证。

2.3 采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中职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法,能够把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场景当中,让学生在完成具有现实意义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整合已有的知识,设计方案来应对实际的问题,而案例分析法则通过剖析典型的例子,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技术应用的价值取向,进而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的能力,精心设计并合理安排符合认知发展阶段的竞赛活动,在营造适当压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在竞争中发掘潜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能借助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加深理解,弥补不足之处,这些不同的教学策略相互补充,打破了传统讲授式教育固有的局限性,促使学习方式从单向的传授转变为自主建构的过程,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给予了科学的支持[5]。

3. 小结

本次研究选择中职计算机课程作为切入口,深入探究其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价值,研究发现,此课题有着较为突出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不仅符合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政方针,也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进而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这一背景下,强化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提升整个职业教育水平质量的一项关键任务。这个目标是要促使教育工作者全面更新观念,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寻,营造一种包含更新理念,重视实践并且允许失败的教育生态环境,这个研究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架构,以后要靠职业教育界的学者和工作者深入教学一线,共同推进中职计算机教育向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方向转变,从而给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给予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江浪 . 就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落实思政教育的实践[J]. 广西教育 ,2025,(17): 59-61+65 .

[2] 潘国珍 . 基于中职计算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与实践策略研究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11):218-220.

[3] 覃振豪 . 基于数字素养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群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11):206-208.

[4] 钱秋荣 .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5,27(11):71-73.

[5] 王佳佳 . 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13):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