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创新

作者

单增巴珠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色镇人民政府 ( 色镇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洛扎县 851200

引言

西藏山南市以其深厚的藏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貌,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独具优势。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是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创新则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传承与弘扬地域文化的关键动力。在 G219 旅游线路的带动下,山南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如库拉岗日山的雄伟、朱错白马林湖的秀丽,以及人文景观如塞卡古托寺的神秘,为文化服务与产业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入研究该地区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服务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对促进当地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优化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路径

(一)依托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山南市可充分利用库拉岗日山、朱错白马林湖等自然景观,开展户外文化体验活动,如组织徒步旅行,在途中融入藏族传统的自然崇拜讲解,让群众感受自然之美与文化内涵;结合谢翁温泉、拉普温泉的康养特色,举办温泉文化节,设置传统藏医养生讲座、温泉民俗展示等环节,将康养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围绕塞卡古托寺等人文景观,开展宗教文化研学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寺庙建筑艺术、宗教历史故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构建文化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覆盖面

以 G219 线路为纽带构建基层文化服务网络时,需结合沿线乡镇、村落的人口分布与文化需求,科学布局文化服务站点 —— 在人口集中的乡镇主站点,可划分图书阅览区、多媒体体验区与文化活动区,图书区优先配置藏文化典籍、自然科普读物及农牧生产技术书籍,多媒体区配备电脑、投影仪与音响设备,方便群众观看文化视频、参与线上培训;在规模较小的村落副站点,可设置简易书架与移动多媒体设备,实现资源轻量化覆盖。线上文化服务专区需搭建专属平台,除上传山南自然人文景观纪录片(如库拉岗日山生态纪录片、塞卡古托寺历史影像)、藏文化讲座视频(如藏医养生、唐卡绘制技艺讲解)外,还可开设 “文化直播” 板块,定期邀请本土艺人开展藏戏教学、传统歌谣演唱直播,支持群众实时互动提问;同时,平台需适配藏汉双语界面,方便不同语言背景的群众使用。文化志愿者队伍组建需兼顾专业性与本土化,优先吸纳熟悉藏语与当地习俗的返乡青年、退休教师,志愿者定期深入偏远地区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除举办藏戏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教学外,还可开展 “文化流动课堂”,携带便携投影设备在村落广场播放文化影片,组织亲子文化活动(如藏式风筝制作、民间故事分享会),真正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与获得感。

(三)挖掘本土文化人才,强化服务队伍建设

深入挖掘当地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本土文化人才,如擅长藏毯编织、唐卡绘制的手工艺人,邀请他们参与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担任文化活动指导、技艺传授讲师等角色;开展文化服务人才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与服务意识,内容涵盖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打造一支熟悉本土文化、专业素质过硬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为高质量文化服务提供人力保障。

二、推动文化产业创新的路径

(一)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基于库拉岗日山、朱错白马林湖等景观,开发户外探险、生态观光等特色旅游产品,配套推出登山装备租赁、导游讲解等服务;结合温泉资源,打造高端康养旅游项目,开发温泉疗养套餐、藏医药保健产品等;

(二)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文化产业传播与营销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山南自然人文景观的虚拟游览体验,让游客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当地魅力,吸引潜在游客;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发布山南市文化旅游宣传视频、图片,展示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摄影大赛、文化知识问答,提高地区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推出定制化旅游线路预订服务,实现文化产业传播与营销的数字化、精准化。

(三)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鼓励当地文化创作者以山南自然人文景观为灵感,创作音乐、文学、绘画等作品,如以库拉岗日山为主题创作歌曲;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如以朱错白马林湖为元素设计的文具、服饰,推动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活力。

三、文化服务与产业创新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一)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及策略

山南部分偏远地区存在交通不便、网络信号差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影响文化服务开展与产业发展。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条件,拓宽、修缮通往自然人文景观的道路,提高游客可达性;加强网络覆盖,在景区、乡镇、村落建设 5G 基站,提升网络信号质量,为文化服务数字化、产业营销网络化提供硬件支撑,打破基础设施瓶颈。

(二)人才短缺问题及策略

文化服务与产业创新领域专业人才匮乏,如缺乏文化产业运营、创意设计人才。一方面,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区外专业人才投身山南文化事业;另一方面,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课程,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如文化产业管理、文创设计培训,为文化服务与产业创新储备人才,缓解人才供需矛盾。

(三)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问题及策略

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过度开发破坏自然景观、损害人文景观历史风貌的情况。要建立健全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制定严格的开发规划与保护标准,对库拉岗日山等自然景观,限制游客数量,规范开发活动,防止生态破坏;对塞卡古托寺等人文景观,遵循 “修旧如旧”原则进行维护,在开发旅游项目时,确保不影响其历史文化价值;加强监管执法,对违规开发行为严肃查处,实现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保障文化服务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西藏山南市凭借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创新方面潜力巨大。通过优化文化服务供给,丰富活动形式、扩大服务覆盖、强化队伍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开发特色产品、创新传播营销、培育文创产业,并有效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等问题,能够实现文化服务与产业创新协同共进。这不仅能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还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山南市的文化影响力,为藏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需持续探索创新路径,不断完善发展策略,让山南市的文化优势转化为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丽 .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筑梦路 [J]. 文化产业 , 2025,19): 43-45.

[2] 让基层群众感受公共文化服务新品质 [J]. 党建 , 2025, 06): 54-55.

[3] 廖筱逊.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 2025, 08):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