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安娜卡列尼娜》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作者

赵娜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1

一、文化负载词的理论基础

“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在语言中承载了特定民族文化内涵,具有鲜明地域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词汇。这类词汇不仅传递字面意义,更反映了某一社会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

文化负载词的主要特征包括:

1. 语义的独特性——含义往往依赖特定文化语境,不易在异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对

应物;

2. 文化的深层性——承载民族历史、社会制度与集体心理,具有较强的文化象征意义;

3. 翻译的复杂性——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义缺失、文化错位或理解障碍。在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宗教文化词汇

体现宗教信仰、仪式和神学概念,如“圣餐”、“东正教”、“圣像”等。 2. 社会制度与等级词汇

反映社会阶层、官职、贵族称谓,如“伯爵”、“公爵夫人”、“地主”等。

3. 风俗习惯与礼仪词汇

与婚姻、节日、社交等相关的表达,如“舞会”、“复活节”、“教堂婚礼”4. 生活方式类词汇

涉及饮食、服饰、交通、居住等日常文化,如“长靴”、“马车”、“伏特加”5. 思想观念与价值观词汇

表达民族特有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如“宿命”、“荣誉”、“忍耐”

这些分类有助于系统梳理《安娜·卡列尼娜》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并为后续翻译策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负载词往往具有以下特殊性:

1. 语境依赖性强 —— 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承载不同文化意义

2. 审美功能显著 —— 文化负载词往往带有艺术性与象征性,其翻译不仅是信息传递,更关乎文学美感再现;3. 跨文化差异显著 —— 由于中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很多词汇在汉语中缺乏对应

物,需要采取创造性的翻译方法。

为了处理文化负载词,翻译理论界提出了多种方法与原则:

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强调“译文应在读者中产生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反应”,因此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更注重交际效果而非形式对应。

2.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偏向保持原文意义和文化特征;

交际翻译则注重译文读者的接受度和可理解性

3. 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理论

归化:使译文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表达习惯,易于理解,但可能丧失原文文化特色;

异化:保留原文文化差异,增加“异域感”,但可能造成理解障碍。

本节通过界定文化负载词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并结合相关翻译理论,为后续对《安娜·卡列尼娜》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具体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才能兼顾文化传达与读者接受。

二、《安娜·卡列尼娜》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自 20 世纪起陆续被译介到中国,目前流传较广的中文译本主要包括:

1. 草婴译本(1984 年出版)——语言流畅自然,重视文学性,被普遍认为是中文读者接受度最高的版本之一;

2. 荣如德译本(1958 年出版)——在忠实传达原文内容方面表现突出,但语言较为直译化,显得稍显生硬;

3. 刘辽逸、力冈等译本 ——较少见,部分采用节译方式,重点放在情节传递上。不同译本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既反映出译者的翻译理念,也体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与文化取向。

《安娜·卡列尼娜》中大量涉及俄国东正教文化。例如:

·原文词汇 икона(圣像)

草婴译为“圣像”,保持宗教特色,便于读者理解;

荣如德译为“圣像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说明性,但可能削弱宗教神圣感。可见,草婴倾向于“异化”,保持俄国文化色彩;而荣如德则更偏向“归化”,强调可理解性。

作品中涉及大量贵族头衔和社会等级词汇:

·原文 граф(伯爵):

草婴译为“伯爵”,保持原文的等级制度;

荣如德有时译为“贵族”,用更宽泛的词来代替,降低陌生感。

这种差异反映出两位译者对社会制度再现的不同态度:草婴保持原貌,荣如德则进行本土化处理。

俄国文化中的舞会、节日、饮食等元素在小说中频繁出现:

·原文 бал(舞会):

草婴译为“舞会”,直译并契合中国语境;

荣如德译为“宴会”,在某些情境下模糊了社交

这种差别说明,草婴更注重保持文化原貌,而荣如德倾向于以“熟悉化”方式降低文化隔阂。

1. 译者文化立场不同:草婴强调“忠实 + 异域感”,荣如德更注重“易懂 + 符合中国文化”;

2. 翻译时代语境不同:荣如德译本处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译者更重视意识形态和普及功能;草婴译本诞生于八十年代,强调文学性与艺术性;

3. 读者群体预设不同:荣如德面向大众读者,追求通俗易懂;草婴则更多面向文学爱好者,保留原著艺术特征。

通过比较不同译本的处理方式可以发现:

在宗教文化词汇方面,草婴偏向异化,荣如德偏向归化

·在社会等级与称谓上,草婴保持原文特色,荣如德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

·在风俗生活类词汇中,草婴保留异域文化符号,荣如德更注重读者理解。

这一差异说明,《安娜·卡列尼娜》的中文翻译呈现出“归化”与“异化”并存的格局,而不同译者的选择与其文化立场、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直译是处理文化负载词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主要是按照原文形式直接翻译。其优点在于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色彩和语言特色,缺点是可能造成部分读者理解困难。

实例:самовар(俄式茶炊)

草婴译为“茶炊”,忠实保留原文化元素,读者可感受到俄国日常生活的氛围。

分析:直译策略有助于传达作品的异域感,但需要依赖上下文或注释来帮助理解。

意译强调在语义层面进行转化,更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而非形式的对应。

实例:креститься(画十字)

荣如德译为“祈祷”,虽然偏离了动作描写,但更符合中国读者的理解习惯。分析:意译能够降低文化障碍,但可能削弱原文的宗教仪式感,造成一定的信息损

归化强调译文的“本土化”,使目标语读者能够在熟悉的文化语境中理解异域文化。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既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再现。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及注释各有优缺点,译者需要在忠实传达与读者理解之间寻找平衡。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中文翻译实践中,不同策略的交替与结合,构成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多样化格局。

四、案例分析

宗教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重要文化背景。东正教礼仪、祈祷方式、教堂婚礼等都与人物命运紧密相关。

例 1:креститься(画十字)

草婴译为“画十字”,保持俄国宗教仪式的真实性,异化效果明显;

荣如德译为“祈祷”,强调读者可理解性,但宗教动作的独特性有所削

评价:直译更具异域感,意译更具可读性,适合不同层次读者。

社会等级和称谓是理解俄国贵族社会的重要线索。

例 2:граф(伯爵)

草婴直译为“伯爵”,忠实反映社会等级;

荣如德有时译为“贵族”,降低陌生感,但泛化了等级差异。

评价:直译更准确,归化更易理解,但可能导致文化层次消失

俄国的舞会、饮食、交通工具等词汇构成了小说的文化背景。

例 3:бал(舞会)

草婴译为“舞会”,直译且符合中国语境;

荣如德译为“宴会”,使文化色彩减弱。

评价:直译能保留社交场景的原貌,更利于读者感知俄国上流社会的氛围。

《安娜·卡列尼娜》中人物的思想斗争与价值观体现了俄国社会的精神世界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

宗教类词汇宜采用直译或异化,并辅以注释,以保持宗教文化的完整性;

社会等级与称谓的翻译,直译更能反映社会层次,归化虽利于理解,但容易造成意义模糊;

风俗与生活类词汇中,直译往往更具文化再现功能,但意译在可读性上更有优势;综上所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并非单一策略能够解决,而是需要根据语境与读者需求综合运用多种策略。

五、结论

《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与再现的过程。通过对不同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原著文化背景,又要顾及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需求,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也体现了翻译的艺术性与创造性。

首先,本研究指出文化负载词在小说中主要涉及宗教信仰、社会等级、风俗习惯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这些词汇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理解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不同译者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荣如德译本偏向归化,强调通俗易懂;草婴译本则倾向于异化,强调文化的原真性。两者的差异不仅体现了翻译理念的不同,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

再次,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及注释等多种策略在实际翻译中往往交替使用。研究发现,宗教文化词汇适宜直译或异化并辅以注释,社会等级称谓宜保留原貌,风俗生活类词汇则需在直译与意译之间权衡,而思想观念类词汇则更需结合上下文灵活处理。

综上所述,《安娜·卡列尼娜》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该作品的理解,也为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了借鉴。通过多元化策略的灵活运用,译者能够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文学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 尤金·奈达. 翻译理论与实践[M]. 黄长著, 译.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2. 尤金·奈达. 奈达论翻译[C]. 谭载喜, 编.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3. 纽马克 . 翻译问题探讨 [M]. 吴迪 , 译 . 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984.4. 方娇娇 , 吴婷婷 . 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综述 [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130-138 .5. 熊兵.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J]. 中国翻译 , 2014:35-42.6. 夏景翊 , 彭家海 . 功能对等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围城》为例[J]. 海外英语 , 2023(1):83-95.7. 包惠南, 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 北京: 北京文化出版社, 2004.8. 陈喜荣 . 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8(1):37-44.9. 黄信 , 颜晓英 . 《萨迦格言》英译本比较研究——传播学视阈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J]. 西藏研究 , 2018(3):19-22.10. 祁琦 . 戴乃迭、杨宪益《边城》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启示 [J]. 海外英语 , 2020(9):112-117.11. 王汝蕙 , 张福贵 . 葛浩文向目的论与文化翻译策略 [J]. 当代作家评论 ,2018(2):45-49.

12. 草婴 , 译 . 安娜·卡列尼娜 [M].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3.

作者简介:赵娜(1984-),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