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制特情处置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闫楠 杨小炀
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宁夏分局 750004
摘要: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管制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管制特情的有效处置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管制特情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了当前管制特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应急预案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息沟通不畅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想法和建议,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优化信息共享机制等,旨在提高管制特情处置能力,确保航空安全。
关键词:管制特情;处置;航空安全
一、引言
空中交通管制是保障航空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管制特情的出现往往会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各类管制特情时有发生,这凸显了加强管制特情处置能力的紧迫性。深入研究管制特情处置,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对于提升航空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制特情的类型与特点
(一)管制特情的类型
管制特情涵盖了多种情况,如跑道侵入、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航空器运行、不明空中活动、空管设备故障、航空器无线电失效、航空器被劫持、航空器发动机失效、航空器液压系统故障、航空器失火、航空器遭鸟击、航空器低油量或紧急油量、航空器炸弹物威胁、地震等。
(二)管制特情的特点
1. 突发性
通常毫无预兆地发生,需要管制员迅速做出反应。例如飞机突然遭遇晴空颠簸、发动机毫无征兆出现故障、瞬间的通信中断、突然遭遇的风切变等等。
2. 复杂性
管制特情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多样性:管制特情包含多种不同的情况,如设备故障、恶劣天气、突发灾害、紧急事件、军事活动等,每种特情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对要求。不确定性:很多特情的发生难以准确预测,何时发生、发展态势如何等存在不确定性,这给管制工作带来很大挑战。连锁反应:一种特情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一个系统故障可能影响到多个相关环节,导致情况更加复杂和棘手。时间压力:在面对特情时,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时间紧迫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多部门协作需求:通常需要与多个部门和单位紧密协作、协调行动,涉及到信息共享、资源调配等,协调的复杂性较高。动态变化:特情的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需要不断根据新情况调整应对策略和措施。涉及多个因素和环节,处置难度较大。
3. 危险性
特情处置不当,可能直接威胁到航空安全,导致碰撞、坠毁等严重事故发生,危机人员生命。一些严重的管制特情可能对社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10.11事件就是一起典型案例。
三、当前管制特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预案不够完善
常见问题包括:应急预案覆盖范围不全、职责界定不清晰、流程不流畅、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分级响应标准、信息传递机制缺陷等情况。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情处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人员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不扎实,操作技能不熟练,影响特情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应变能力:部分人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紧急突发的特情时,应变思维不够敏捷,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
3. 决策能力:一些人在关键决策点上犹豫不决或做出不合理决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4. 心理素质:存在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在压力下容易紧张、慌乱,影响工作状态。
5. 团队协作精神:个别人员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协同工作。
6. 责任心:有的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待特情处置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
7. 学习能力:不同人员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导致对新方法、新技术、新要求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不一。
8. 经验积累:部分人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积累,在实际处置中显得生疏。
9. 沟通能力:一些人员不能有效地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清晰准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10. 纪律意识:少数人员纪律意识淡薄,不能严格遵守特情处置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三)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在管制特情处置过程中,常见沟通障碍包括信息不准确、信息延迟、信息缺失、通信中断、语言障碍、保密限制与信息需求矛盾、信息过滤和失真、部门间信息壁垒、动态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接收方理解能力差异、情绪干扰等情况。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对管制特情处置产生影响。
(四)演练效果不理想
应急演练是提升管制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往往管制单位会出现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演练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真正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特情时,并不能高效、准确地进行处置。常见问题包括:演练方案不够完善、演练组织较为松散、演练真实度不够、评估与反馈机制不健全等。
四、加强管制特情处置的想法和建议
(一)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1. 细化各类特情的处置流程和方法,提高预案的针对性。
2. 定期评估和更新预案,确保其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二)加强人员培训
1. 开展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模拟机训练。
2. 培养管制员的应急决策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3. 定期开展案例分析,从中学习、分析、提取特情处置经验。
(三)优化信息共享机制
1. 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2.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四)强化演练效果
1.优化演练设计
全面深入分析各类风险和可能的突发事件场景。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和经验,制定详细、科学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目标、任务、流程和关键环节。
2.加强演练组织
建立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物资、设备等及时到位。严格按照预定方案和流程进行演练,确保秩序和安全。
3.提高演练真实度
模拟真实的运行环境和设备状态。引入真实的外部因素干扰,如气象条件变化等。安排专业人员扮演特殊角色,增加演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4.强化评估与反馈
制定系统、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邀请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管制员参与评估。 及时向管制员反馈评估结果,明确指出优点和不足。组织专题讨论,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五)加强科技支撑
引入先进的监测和预警设备,提高对特情的感知和预测能力。如先进的雷达监测、卫星监测、利用算法和数据分析进行精准预警、可视化指挥系统、抗干扰通信设备等。
(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1. 建立明确的监督标准和指标:制定详细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响应时间、处置流程遵循度、决策合理性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2. 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或岗位: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对特情处置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
3. 现场观察与记录:在特情处置现场安排监督人员,观察并如实记录整个过程和相关人员的表现。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和分析特情处置相关数据,评估工作成效。
5. 定期检查与考核:定期开展全面的检查和考核,对各项工作进行系统性评价。
6. 模拟演练监督:在模拟演练中加强对人员操作和流程执行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
7. 案例分析与复盘:针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复盘,总结监督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五、结论
管制特情处置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优化信息共享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管制特情处置能力。同时,要不断与时俱进,利用科技手段和加强监督机制,持续改进和完善管制特情处置工作,为航空事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