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策略
王润林
筠连县丰乐乡龙镇小学 四川筠连 645252
引言:
文学作品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的双重使命,对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力、情感共情力及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教学仍存在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略文学魅力,鉴赏能力提升受限,探索科学有效的阅读鉴赏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的现状
部分教师受应试思维影响,将文学作品教学简化为“知识点梳理 + 答题技巧训练”,如讲解散文时仅聚焦修辞手法判断、段落层次划分,讲解小说时只关注人物形象标签化分析与主题思想背诵。除此以外,部分课堂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预设鉴赏思路,学生被动接受结论,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惰性,难以形成个性化的鉴赏认知。除此以外,当前文学作品鉴赏评价多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若与教师预设不符,往往被判定为“错误”。例如在解读《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时,若学生提出“父亲的行为带有封建家长制色彩”,部分教师会直接否定,忽视了文学解读的多元性,挫伤了学生的鉴赏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设沉浸式情境,激活鉴赏兴趣
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具象化特征,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帮助他们快速进入文本语境,激发鉴赏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渲染、角色扮演、生活联结三种方式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师先播放动画片段,展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战争场景,搭配古风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木兰的英勇形象;随后组织学生分组角色扮演,分别饰演木兰、家人、战友,通过对话演绎“木兰当户织”的忧愁、“愿为市鞍马”的决心、“当窗理云鬓”的喜悦,在表演中体会人物情感;最后引导学生联结生活,思考“如果生活中遇到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刻,你会如何选择”,让文本与现实产生共鸣,为深入鉴赏奠定基础,使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与情感,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入”,自然提升鉴赏主动性。
(二)引导多元解读,培养批判性思维
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解读的多元性,教师应摒弃“标准答案”思维,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与文本细节,提出个性化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链引导、小组讨论、对比阅读等方式实现。例如,在《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片段教学时,教师设计问题链:“唐僧三次赶走孙悟空,仅仅是因为‘肉眼凡胎’吗?”“孙悟空‘打死白骨精,是否符合‘慈悲为怀’的取经初心?”“猪八戒在这一情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仅仅是‘搬弄是非’吗?”引导学生从人物动机、情节逻辑、主题内涵等角度深入思考;随后组织小组讨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如“唐僧赶走孙悟空,也体现了他对‘不滥杀无辜’原则的坚持”“猪八戒的行为反映了普通人的私心,让人物更真实”;最后引入不同版本的《西游记》解读资料(如学术文章中对“三打白骨精”
的人性分析),让学生对比差异,学会辩证看待文本。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扮演“引导者”而非“裁判者”,对学生的合理见解给予肯定,对偏离文本的解读则通过追问“你从文本哪句话找到依据”进行引导,确保多元解读不脱离文本基础。
(三)践行读写结合,深化鉴赏理解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写结合能让学生将鉴赏所得转化为个性化表达,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片段仿写、感悟随笔、创意改写三种写作任务,实现读写互促。例如,教学朱自清《背影》后,教师布置“仿写父亲/ 母亲的一个细节动作”任务,要求学生借鉴文中“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等细节描写手法,捕捉家人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在仿写中体会细节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在学习《故乡》后,教师让学生撰写随笔《我眼中的闰土》,结合文本中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形象对比,谈谈对“成长与变化”的思考,将文本鉴赏与自我认知结合;对于《皇帝的新装》这类童话作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改写,如“如果孩子说出真相后,大臣们会如何反应”,在改写中深化对“虚伪与真诚”主题的理解,学生不仅能更精准地把握文本的写作技巧与思想内涵,还能将文学鉴赏与自我表达结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悟读”的良性循环。
(四)优化评价体系,保障鉴赏实效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提升阅读鉴赏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互补的多元评价体系。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建立“学生鉴赏档案”,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读书笔记、仿写作业等,关注学生的进步过程。例如,对初期不敢发言的学生,若其在小组讨论中主动提出观点,即使不够完善,也应在档案中给予肯定;对鉴赏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提出更高要求,如“尝试从写作手法角度分析文本情感”。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采用“开放式试题”替代传统的“标准答案式试题”。例如,考查《济南的冬天》时,教师设计题目:“作者用‘温晴’概括济南的冬天,你认为文中哪个场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与此同时,教师引入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点评读书笔记或鉴赏心得,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需摒弃功利化教学思维,采用创设沉浸式情境、引导多元解读、践行读写结合、优化评价体系等策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感受语言之美、情感之真、思想之深。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芳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J]. 新传奇 ,2023(11):0057-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