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作者

张小梅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瑶海湾南区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在改革教育浪潮的大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被进一步暴露出来,难以匹配新时代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重要学科,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好坏。但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教学评价重在知识记忆,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以整体视角看待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系统化、科学化,冲破传统的教学限制,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知识体系构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面广量大,道德、法律、心理、国情等等知识杂而乱。传统教学常常把知识点切开成若干个部分来讲,学生不能体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络,很难创建起完整的知识架构。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以大主题或者大任务为中心,把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在讲授“责任与角色”这个主题的时候,可以将家庭、学校、社会这些不同情境下责任和角色的内容放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角色所应负有的责任以及责任和角色的关系,从宏观上了解责任是多种多样的、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与责任有关的问题时,能够很快的从知识体系中找到相应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突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学、探究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展“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单元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等活动。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到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参加者等各个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当中,学生需要去收集资料、剖析问题、供给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进步学生的信息收罗和处置惩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到场能力。学生在完成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法治思维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单元教学理念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遵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展开重新整合和改良,让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需求。比如说讲授法律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法治教育”这个大的单元里面去把不同年级的不同单元涉及到法律内容进行融合。按照理解法律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的逻辑顺序来展开教学,做到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同时大单元教学关注教学的连续性以及教学的系统,避免重复及遗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情反馈,随时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使教学一直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碎片化

一些老师在做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不能准确的把握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仍然把教学目标局限在单个的知识点或者单篇课文上。在讲授“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个单元时,教师可能只设定了“网络改变生活”和“合理利用网络”这两个课时目标,而没有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去明确本单元培养的是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这个目标。这样零散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活动缺少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脱离教学目标,学生也不能够形成关于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在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也不能从整体上评价学生是否达成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性

一些老师在整合教学内容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拼凑起来,没有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在讲解“友谊”这个话题的时候,教师可能会把教材中有关友谊的相关课文简单地罗列出来,但是没有去引导学生去分析友谊在不同的环境里是什么样的表现和作用,如何去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缺少整合性的教学内容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学习体系,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不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当遇到与友谊有关的复杂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解决。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大单元教学当中,有一些老师依然用传统的讲授法去上课,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给体现出来。比如老师讲“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时,只会一味的讲解规则内容和对规则的重视,并不会以一些案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融入课堂,真正走进规则世界。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疲劳情绪,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中是被知识的,缺少的是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不全面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对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这样一种评价方式是很难全面地反应出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在“生命健康”大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能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考察学生对于生命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当中出现的表现,也忽视了学生对于生命健康的态度、价值观等变化。不全面的教学评价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不能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不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以提升教学整体性

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课程标准,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精心的确定具有统领全局意义,而且可以操作的教学目标。就“法治教育”大单元来讲,教师要把教学目的准确指定成帮助学生懂得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还要学会在生活中依照法律办事。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对不同年级,不同的单元里涉及法律的内容加以整合。按照由浅入深、按照从简到繁的逻辑来仔细地安排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通过“走进法治天地”这块内容,让学生初步接触法律,知道法律给未成年带来的是特殊的关爱和保护,让学生对法律产生一些粗浅的认识,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再然后就是学习“遵守社会规则”,学生会知道法律也是社会规则的一种,从而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把学到的法律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最后通过民主和法治的知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才能建设好法治中国,从而树立起坚定的法治信仰,自觉践行法治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之后,教学活动就可以做到连贯而有序,系统又完整,如此一来,就能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又系统的法治知识结构,在法治社会当中茁壮成长,获得支持。

(二)融合教学内容,搭建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各个部分的内容作深刻的分析,把握好大主题,仔细挑选、恰当安排教学素材,把那些零散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责任与角色”大单元为例,教师要对教材中有关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场景中责任与角色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们去仔细分析各个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责任和角色之间的各种关系,让学生们知道每个角色肩负着不同的责任。教师还要积极地去引入一些生活当中真实的例子,像在抗疫的时候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抗疫的第一线,履行自己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社区的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给社区里的居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彰显出社区守护者的担当。这些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责任之重要。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比如环保问题中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的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在遇到与责任有关的问题时,可以从知识体系中快速找到相关的信息,从而作出全面合理的分析与解决。

(三)创新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巧妙的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像讲授“网络生活新空间”之时,教师就能用案例分析法,仔细挑选几件跟网络有紧密联系的热点案例,网络诈骗造成受害者财产受损,网络暴力给他人带来身心伤害等。引导学生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共同探索怎样合理的使用网络,有效的防止网络风险。这样借助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会更加直接的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学会保护自己。在讲授“友谊”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去讨论友谊的标准、怎样建立友谊、怎样维持友谊等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观点、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加深自己对于友谊的感悟。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实践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当中亲自去体验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比如讲解“遵守交通规则”,教师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 分别扮演行人、司机、交警等等 , 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的交通情景 , 加深同学对于遵守交通规则的理解, 从而培养同学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到更多。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全面发展

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既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凭借课堂上的表现,小组的讨论,作业的情况等等对同学们加以评断,及时知道同学们学习的状态与进步。例如“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大单元教学中,老师可以观察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策划,社会热点问题调研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一些具体的表现,比如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讨论,提出的想法有没有价值,能否跟组员们做好配合等等,再针对学生的情况给出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借助于考试,论文,项目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同学们开展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四、结束语

大单元教学理念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办法。大单元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来设计的教学单元,在大单元教学中要突出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并且完善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过,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摸索实践是一项长久的事情,教师要不断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去积累经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规划。未来要不断加强对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研究以及实践,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给予更多的理论以及实践经验的支持,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断登上新台阶,努力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法治观的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艳。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2022(34):108-110.

[2] 周静芳。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开展 [J]. 智力,2022(05):157-159.

[3] 黄建地。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1):36-37.

[4] 袁亚鸣。基于大单元主题设计的道德与法治深度课堂建构策略[J]. 求知导刊,2021(32):58.

[5] 张文芹。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J]. 求知导刊,2021(30):37-38.

作者简介:张小梅(1995.03)女 汉族 本科 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