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然劳动促进小班幼儿长程发展的路径探究

作者

陈燕旦

常熟市石梅幼儿园 江苏省常熟市 215500

一、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教育是指以幼儿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通过与人、事、物进行互动,习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习惯与情感,逐步养成一定的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世界,对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小班幼儿尚处于发展萌芽阶段,丰富有趣的劳动教育活动能吸引幼儿主动探索新事物,不断地实践和积累,会让幼儿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劳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在思想认识、措施办法、家园互动等方面,存在劳动目的外在化、劳动内容岁碎片化、劳动方法强制化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有家庭的过度保护等因素使儿童逐渐失去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正在逐步淡化、消减,基于此我们积极开展实践,使其具有现实针对性。

三、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1. 满足劳动意愿,变被动为主动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通过观察,幼儿有主动开展劳动的行为,具备主动劳动的意愿,顺应幼儿的特点,我们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劳动条件和机会,满足他们的劳动意愿,结合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获得多样的劳动体验机会。

例如,在午睡环节,教师可鼓励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体验成功与发现问题,通过集体或小组活动,逐步解决问题。也可以请劳动能力较高的幼儿带领和示范,让越来越多的幼儿对劳动产生积极的意愿。再如,植物角里放置着许多植物,我们为幼儿提供安全、便于使用的工具,以及一些常见的引导标识,激发幼儿主动照顾植物的意愿,在亲身体验中,收获植物养护知识,感受劳动的乐趣。在不同劳动体验中,充满对劳动生活的向往。

2. 设计趣味劳动,促进多元发展

活动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简单有趣的劳动项目,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幼儿多元能力。

(1)设置明确的目标

为了让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劳动目标,比如认识不同的劳动材料,能使用各类简单的工具;尝试完成任务并愿意整理工具,发展各种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在操作实践环境中,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等,在具有挑战的劳动中,感受成就感与自豪感,激发他们持续劳动的内驱力。

(2)选择适宜的内容

幼儿劳动的本质是幼儿与周围世界互动的过程,他们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或身体活动,来帮助自己和他人。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以自我服务为主,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也就能促进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内容时,不是将劳动体力化、规范化,而是生活化、趣味化,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发展多元能力。允许不同水平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劳动方式,劳动内容应有层次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小班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关注每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例如在种植活动中,针对对植物生长感兴趣的幼儿,教师提供了详细的种植知识,并鼓励他们记录观察结果;而对于其他幼儿,教师则提供了简单的种植任务,专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例如在手工活动中,有的幼儿对黏土造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 提供了多种颜色、材质的黏土,让他们自由创作,而对于绘画更感兴趣的幼儿,教师则引导他们通过绘画作品进行表达,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找到乐趣。采用示范、讲解、辅助等多种方式,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逐步引导他们实现目标。

个性化指导有助于让每个孩子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实现教育的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指导,促进不同幼儿在动手能力、社会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 开展区域活动,尝试劳动创造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具有开放性的活动,也是开展劳动探索、拓展劳动经验的重要场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材料,如植物的种植、手工制作、清洁环境、美食制作等,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例如可结合季节和节日主题,开展特色活动,例如春季进行播种,秋季进行采摘,节日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进行示范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步骤,保证幼儿参与的有效性,在区域中,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鼓励幼儿分组合作,培养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活动过程中更重视幼儿的操作和参与,引导他们利用材料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达到锻炼小肌肉、训练手眼协调的作用。

4. 建立评价机制,关注劳动成长

对于幼儿的劳动教育活动,需建立系统的观察和反馈机制,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不仅关注幼儿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要关注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使他们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获得发展。

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组织叠被子活动,幼儿教师充分考虑幼儿整理被子的时间,以三十分钟为活动时间的标准。当发现幼儿不能在预设时间内完成被子的整理工作时,幼儿教师并没有直接中断幼儿的整理工作,而是适当地延长了时间。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鼓励已完成的幼儿协助同伴完成被子的整理工作。最终,所有幼儿都完成了叠被子的劳动任务,也获得了完整的叠被子的体验。

5. 整合劳动资源,拓展劳动体验

教师应充分整合和利用园内外资源,如教室活动室、户外场地、社区公园绿化带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劳动实践空间;带领幼儿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教师应根据劳动教育实际需要收集相应的教具和材料,如手工工具、种植工具、清洁用具等,让他们在实践操作的同时产生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幼儿呈现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提炼梳理经验。

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将更加显著,例如:在小班的劳动教育中,教师组织了一次名为“小小园丁”的劳动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个小花盆和一颗植物种子,指导幼儿亲自动手开始播种、浇水并负责照料自己的植物,之后教师向家长详细介绍了活动的目标和意义,鼓励家长也与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并与幼儿一起照养、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多种通道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劳动能力。

源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劳动教育,促使劳动真正回归教育本真,幼儿一日生活是幼儿劳动成长的源泉,蕴含着劳动成长的动力,幼儿在体验劳动中实现自身成长和发展。通过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实现幼儿的长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