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中各元素投射原则与呈现趋势
董彦君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0
正文
(一)、引言
世界上的事物不是 A 等于 B,而是 A+B+C=D+E+F ,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且这个复杂系统之中的每个社会元素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了解社会各元素之间的逻辑结构,是我们有效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程序的必然要求。
(二)、音乐剧元素的投射原则
戏剧,是一种以故事元素为主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由演员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从文学角度来讲,戏剧指剧本,是有着深刻动人情节的故事。那故事对于戏剧来说有多重要?为什么重要?回到自身的经验,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听故事,用故事来结束一天的辛勤与劳累,掌握生活的意义;在年老的时候,有丰富现实生活经验的老人会乐于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给自己的子孙听,希望他们从自身学到一些哲理或是经验,代代相传的经验总和以故事贯穿,去掌握生命的意义。人犹太裔美国政治家 Hannah Arendt 曾说过:“任何无法通过故事见讲述出来的生命,都不值得思考”。早期音乐剧中的“剧”,难免更注重演出效果而不是范式和规则,经过 19 世纪中叶之后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音乐剧逐步形成戏剧、音乐、舞蹈的初步融合,摆脱了早期音乐剧给人留下娱乐至上的印象,故事题材开始由娱乐性表达转向到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上的深刻性挖掘,充分探索作品背后的民俗价值和社会意义。在音乐剧成长的 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迈出了讽刺时代政治的步子;音乐剧的黄金时代更加强调音乐剧的故事性。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的 20 年间,是音乐剧创作的新阶段,此时所获殊荣的音乐剧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向现实靠拢,出现了表现青年颓废一代的《长发》嬉皮士音乐剧、助你飞黄腾达《如何轻易获得成功》的讽刺音乐剧,描述舞台上“爱丝梅拉达”的生活和激情的《合唱班》、都是音乐剧探索时期的有力证明。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的巨型音乐剧时期,题材上面更是大胆将故事指向年龄阶层不同的各社会群体。
音乐剧中的音乐,分为人声歌唱和器乐两部分,共同担负着营造环境和渲染气氛、展现个性特征、抒发内心感受等作用。音乐在音乐剧中至关重要,甚不再是传统歌剧与轻歌剧给人留下固定的思维定式,一种“华丽却非理性的娱乐活动”,而是音乐风格和语言跟随作品人物、乐风而变,只有部分剧本中能找到相同的唱法,但是找到相同的曲目和主题,是绝无可能的事情,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为之量身定做的曲目,人物的好坏的个性特征全部由这首曲目的音乐风格与歌词来传递给观众。
音乐剧中的舞蹈发展呈现,也是经历了一个从早期——本土化时期——奠基时期——“黄金时代”——成熟时期——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是更能展现音乐剧实现整合性艺术的有力说明。最开始的音乐剧舞蹈仅仅是用来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通常是为舞而舞,娱人自乐,起着“舞关主色“的功能性作用;自音乐剧成型开始的舞蹈,由一大批舞蹈家进入逐渐改变了这种点缀的状况,那就是代表着美国“本土化”的爵士舞风的形成,40 年代至70 年代的舞蹈,作为音乐剧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把舞蹈转化为戏剧故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切都离不开乔治 . 巴兰钦、杰克. 科尔、杰罗姆. 罗宾斯等一批舞蹈大师的辛苦探索与付出。音乐剧成熟时期,舞蹈经历了世纪沉淀终于站立在美国的舞台,音乐剧界的“吉普赛人”终于成为了一位合法公民。舞蹈奇才鲍勃 . 福斯的出现又将舞蹈带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三)、从作品中看各元素的呈现趋势
如果只是说各元素的功能,告知我们要如何去做,无非将艺术与其他理论混淆,光行走的笔尖的艺术理论是苍白无力的,用作品说话才是艺术之真谛。从纵向时间顺序来讲,这里不得不提到《演艺船》了,舞蹈在其中只是作为点缀而出现,始终扮演着“附属品”的角色,人们对舞蹈的关注更多的是由于商业价值和纯粹的娱乐效应。《演艺船》在剧情上反映了较为沉重、严肃、敏感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奴隶制、异族通婚的问题,突破了过去音乐剧成型之前仅仅滑稽的印象。在音乐上,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无非是歌曲“老人河”,将单纯的听觉艺术转化为视听艺术之后,人们对歌曲的印象更加深刻,以至于当“老人河”的曲调一出现之际,人们就被渲染了一种“愁绪”。
笔者认为,新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区故事》,也是值得分析探讨的经典力作。在故事情节上,与我们所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类似,酒瓶装新酒,将地点放在了美国与波多黎各,顺应社会发展,加入了“种族歧视、少年犯罪”等新的因子,给了这部作品不同于旧式爱情的区别。该剧中的爵士舞是《西区故事》获得成就的另一主要因素,罗宾斯为该剧创作出了极富现代感和现实意义且煽动性超强的舞蹈,紧张、独特、多变的舞步,也使得罗宾斯获得赞誉。
经历过商业化的洗礼和冲击之后,音乐剧继续向前发展。《油脂》,是一部最具商业性的摇滚音乐剧,该剧不只是一部讽刺摇滚时代青少年们种种流行病的剧,更为主要是给年轻的观众心灵上的洗礼和教育,加之美国人有着怀旧情节,批评社会弊病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曾经的青春洋溢,掀起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流行文化热潮,
(四)、结论
当代多元化的时期,它的“多元共生性”尤为显著,百老汇的创造力在 90 年代逐渐复苏,尤其是“迪士尼音乐剧”的发展为百老汇的生命力延续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参考文献
[1] 周宇帆 . (2025). 解析多元音乐语汇在音乐剧创作中的显现与融合 ( 硕士 学位论文 , 上海音乐学院 ). 硕士 https://doi.org/10.27319/d.cnki.gsyyy.2025.000078.
[2] 张晓宇 . (2025). 论音乐剧《长发》中摇滚元素对声音塑造的新发展 ( 硕士 学位论文 , 上海音乐学院 ). 硕士 https://doi.org/10.27319/d.cnki.gsyyy.2025.000290.
[3] 慕 羽 . 音 乐 剧 与 舞 蹈 [M]. 上 海: 上 海 音 乐 出 版 社,2013:190,244.
作者简介
董彦君,中共党员,女,1998 年 8 月 25 日,四川广元,舞蹈学院2023 研究生在读,音乐剧表编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