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绘本阅读对大班幼儿习惯培养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

作者

黄晓媚

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公车中心幼儿园 538004

大班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教师要借助科学的教学资源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绘本阅读属于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它图文并茂且情节有趣,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增进理解力,而且还能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养成好习惯。深入探究绘本阅读同幼儿习惯养成之间的联系,有益于改进教学手段,从而改善教育成果。

一、绘本阅读对大班幼儿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

(一)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与规则意识

绘本阅读依靠情节推进与角色互动,促使大班幼儿观察并模仿书里人物的生活行为模式,不知不觉间改善生活自理水平。关于穿衣、刷牙、整理东西之类的日常生活主题的绘本,一般把主人公一直做这些事情当作故事主线,用正面鼓励来引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细致剖析绘本里角色的行为选择,加深对个人卫生习惯、作息时间安排以及物品管理等行为的认知领悟,而且推动这些规范在实际生活里得以内化践行。在多次翻看和情景再现期间,幼儿不断强化有关动作操作流程和执行标准的记忆,慢慢养成规则意识和自主行为倾向,渐渐形成起良好的自律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 强化规则意识与集体观念的构建

幼儿绘本多用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表现,像校园活动或者游戏情境,重点在于角色在集体互动时如何选择规则及其产生的后果,目的在于让幼儿懂得规则很重要。借讲关于排队、轮流、合作以及秩序维持之类的故事,大班幼儿能在有趣的情节里体会到公平、正义和责任的意义,慢慢树立起同伴协作的概念。在绘本教学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可以安排“假设自己就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这样一段环节来做角色体验活动,借此加深幼儿对规则行为的认识,提高判断水平,进而推动集体归属感的形成,加强内部规范的认同感。

(三)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阅读兴趣的促进措施

绘本图文并茂、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有着天生的吸引力,这能有效激起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通过精心安排的绘本阅读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养成专注倾听、深入阅读、有序交流以及批判性思考等关键学习能力,进而塑造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示范以及同伴间的互动之下,幼儿会在听讲、观察、分享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细致倾听、清楚表达的习惯,这些经历会在以后的教育环境中变成优良的课堂行为准则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绘本阅读在幼儿习惯养成中的教学策略探析

(一) 科学筛选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内容

绘本内容的适切性直接关系到其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在开展习惯养成课程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谨慎地挑选那些既有启发性又具有生活关联性的优质绘本资源。选择以大班幼儿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主题绘本,围绕饮食卫生、时间观念、物品整理、规则意识这些核心主题展开叙述,这样可以促使幼儿在熟悉的场景里深入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进而引发阅读兴趣并帮助消化吸收知识。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着重评判绘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画面设计是否协调统一,叙述结构是否严谨完备,以此来保证幼儿能准确抓住作品想要传达的主要价值和情感内涵。 根据不同的习惯养成目标,可以对多部绘本进行系统的分类整合,形成“主题关联、层级递进”的阅读体系,旨在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认知到实践的转变,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具象化、可操作化、可示范化。

(二) 角色扮演融合提升情境体验效果

绘本教学里加入角色扮演活动,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像变成动态的实践体验,这样就能加强幼儿对行为规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教师要依照绘本内容来安排角色分配计划,而且要用语言表达、模仿动作、重现情境之类的方法,促使幼儿由外部观察转为内部感受,去体会某种行为也许会产生的结果和情感价值。这样的互动方式既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又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可操作的行为准则,帮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故事走向或者制造突然出现的情况,让幼儿们在处理这些突发状况时思考行为选择的意义和结果,依靠即刻回馈和同伴交谈加深对理想行为的了解和认可。角色扮演扩展了幼儿的认知范围,还赋予了初步的社会规范塑造经历,最终促使把学到的东西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自发行为。

(三) 通过互动提问促进自主认知建构

绘本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通过设计启发性的提问情境,能推动幼儿对故事结构、角色行为以及深层次的情感意蕴与价值导向展开理解。这类问题应包含“情节发展脉络”、“动机分析”以及“情境推演”等多维度的要素,目的在于唤起幼儿应用记忆提取、逻辑推理与经验迁移的能力,搭建起开放式的互动平台,促使幼儿勇敢地表达个人见解,仔细倾听同伴的意见,这有益于幼儿在交流过程中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角色上的差别,从而慢慢形成起初步的道德认知体系与行为准则。 教师可以把提问策略完全融入到绘本教学的各个部分当中,在开始的时候利用问题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且让幼儿大致地推测出故事的发展走向;在主体部分着重围绕着核心要素进行逻辑推理和深入剖析;在结尾阶段要引领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使由对文本的理解过渡到知识的构建再到实践的运用,如此一来就能有效地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绘本活动延伸促进习惯迁移内化

绘本阅读之后的延伸活动是达成习惯培养目标的关键部分,教师要按照绘本内容规划一些操作性与情境性兼具的实践活动,促使幼儿把书本上的良好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并且加以巩固。这些活动可以涵盖绘画创作、手工制作、行为记录打卡、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内容,从而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情境认知水平。在班级常规管理当中,教师可以创建起与绘本情节相吻合的激励机制,从而加深这一过程,比如开展“习惯小模范”的评选活动,创建还原故事情节的角色体验区,布置展示任务清单的文化墙等等,把所学的优良习惯变成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出一种利于良好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通过反复练习、情境迁移、持续的评估反馈,幼儿会在各种情境之中逐渐加深对相关行为的理解与实践,最后达到从外部约束转变为内在自觉的状态,从而推动绘本教育成果的转化与长久保持。

三、结束语

绘本阅读是语言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在大班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通过科学选材、系统规划、多种互动形式,使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共同促进幼儿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莹莹 . 绘本阅读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J]. 科学咨询 ,2022,(04):115-117.

[2] 顾晓琴 . 绘本阅读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J]. 小幼儿 ( 下旬刊 ),2021,40(03):34-38.

[3] 张存桂. 探索借助绘本阅读养成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J].华夏教师,2020,41(01):39-43.